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黄筠惠 周雪)在贵州省贞丰县营盘村,山水相依的格局里,藏着乡村生态治理的密码。贵大资环学院的学子们在此开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调查与污水处理厂探访,正为这片土地的生态故事,写下更细致的注脚。
营盘村的溪流穿村而过,两岸是错落的民居与梯田。学子们沿着溪流溯源,用仪器测水质,记录沿岸植被与土地利用状况。“这一带的溪流承担着灌溉和部分生活用水功能,岸边的杂物堆放和农田径流,是影响水质的关键因素。”他们在笔记本上标注着——某处溪段有少量塑料袋漂浮,某片梯田的排水口需设置过滤设施,某段河岸可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村民们路过时,会主动搭话:“前几年水浑得很,这两年清多了,你们看还能咋改进不?”这样的互动里,生态保护的细节被一点点厘清。
▲图为实践团师生一起清理河道垃圾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离不开“点源”与“面源”污染的协同管控。带着这样的思考,学子们走进了当地的污水处理厂。厂区不大,却五脏俱全:格栅池里,拦截着污水中的杂物;生化池内,微生物在悄无声息地分解有机污染物;沉淀池的清水,经过消毒后可用于农田灌溉。工作人员介绍,处理厂采用的是适合乡村的小型一体化工艺,能满足全村生活污水处理需求,“以前污水直排溪流,现在处理后再回用,既保护了水,又省了灌溉的成本。”
▲图为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带师生参观处理流程
在厂区的监测室,学子们看着实时更新的数据:COD(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等指标稳定在排放标准内。“处理效率不错,但运维成本得再优化。”有人轻声讨论,结合专业知识建议,“可以尝试将处理后的污泥与村里的秸秆混合,制成有机肥,形成小循环。”这样的建议,被工作人员认真记在台账上。
▲图为污水处理厂负责人为师生讲解
离开污水处理厂时,夕阳正照在营盘村的溪流上,水面泛着微光。学子们站在溪畔,对比着调查数据与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小流域的生态清洁,既需要岸边的“面源”管控——比如规范垃圾堆放、推广生态种植,也离不开“点源”的集中处理——像污水处理厂这样的设施,二者缺一不可。
当地村干部说,营盘村的生态治理还在起步阶段,但学子们带来的专业视角,让大家更清楚“从哪里发力”。或许,生态清洁的密码就藏在这样的细节里:一片净化水质的植被,一座高效运转的污水处理厂,加上村民们渐渐养成的护水习惯,共同守护着溪流的清澈,也守护着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如今,营盘村的溪流仍在静静流淌,污水处理厂的机器平稳运行。这些看似平凡的生态实践,正让这片土地的水更清、岸更绿,为乡村的生态未来,积蓄着持久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筠惠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