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绘振兴,青春靓吉水——320.5㎡墙绘的“百千万”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01 14: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巧青   阅读 1.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深入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廉江市“百千万工程”与“双百行动”号召,7月4—18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红色印记实践团”奔赴廉江市吉水镇。李琴、陈亮奎、胡庆杰3位老师带领21名学生,以“智绘传承——AI融创乡链振兴计划”为主线,用“艺术+设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图为出征大合照。黄海遥供图

“一笔一画显真意,一墙一壁皆文化。”实践团联合廉江市吉水镇江头村开展“用色彩点亮村庄,网红打卡墙绘之旅”主题墙绘实践活动。实践团深入乡村各个角落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发展愿景,以此为基础精心设计墙绘内容。实践团潜心创作,不惧酷暑,弯腰、起手、落笔、上色,从最初空白的墙面,到逐渐显现出的大致轮廓,在画笔舞动间,一幅幅主题明确、生动形象的宣传图样跃然墙面,这些墙绘不仅为西头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展现了乡村的独特魅力。

一、绿美画卷里的乡村情韵

实践团走进江头村、新村仔、菜仔埌三个自然村,以 “小手牵大手・共筑典型村”“共绘青春梦”“果香传乡情” 等七大主题为脉络,将番石榴的清甜、荔枝的红艳、稻田的碧波、九州江的蜿蜒、养鱼业的生机等本土元素,与潮流配色、灵动插画巧妙融合,累计绘就 320.5㎡的连续墙绘,让原本普通的村墙蜕变成一条会 “讲故事” 的 “绿美长廊”。

图为原空白墙面。陈露露供图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墙绘过程图。陈露露供图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细节刻画过程。陈露露供图

曾经斑驳的旧墙仿佛一夜之间 “焕新颜”,整个村庄也随之变身 “绿美广东” 示范打卡地。在实践团的巧手下,江头村的村容村貌悄然蝶变:过去斑驳单调的墙壁,如今被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作点亮,错落交织的色彩晕染出浓郁的艺术气息,恰似为村庄披上了一件充满生命力的新衣。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成品图。彭志瑞供图

二、天然结构沉浸场景

红色印记实践团巧思巧用,把窗户、电线杆、果树化作天然画框,以立体构图打破传统墙绘的平面局限;同时融入网红配色,搭配精心设计的互动机位,吸引小朋友与村民打卡拍照、开展创意 “二创” ,让墙绘不止于观赏,更成为可玩可互动的乡村艺术场景 。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通过打破传统墙绘打稿图。陈冠桦供图

图为村民与小朋友打卡“小手牵大手,共筑典型村”墙绘。黄海遥供图

图为小朋友打卡“快门凝时光,共绘青春梦”墙绘。黄海遥供图

图为小朋友打卡“稻浪漾清风,共赏田园美”墙绘。黄海遥供图

三、美育种子全民共绘

红色印记实践团邀请本地儿童与家长共执画笔、同填色彩,稚嫩笔触与专业线条在墙面上交织碰撞,勾勒出独特的视觉交响。文化认同的根须与乡土眷恋的暖流,正顺着每一笔勾勒、每一抹晕染悄然蔓延,在心底扎下深根。这场共绘不仅播撒下美育的种子,更让文化的浸润、流量的汇聚与情感的共鸣相互滋养,结出三重饱满的丰收果实。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绘画。黄海遥供图

图为居民观看红色印记实践团绘画过程。黄海遥供图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与小朋友合影。李琴老师供图

四、跨村支援联动三队

作为学院统筹乡村美化实践工作的核心力量,红色印记实践团在高质量完成自身任务后,红色印记实践团再续担当,分赴大金村、白石村支援两支队伍,以 3 天与 1 天的驻点攻坚续写协作篇章,精准对接数智数彩实践队的技术赋能需求与墙绘筑梦实践队的创意执行环节,以三方合力的凝聚,推动艺术美化乡村的行动向系统化、高效化纵深推进。这份跨团队的团结奉献,既让 “广外艺青年” 的名片在吉水镇的田野间愈发熠熠生辉,更以实打实的行动,促成全镇 “艺术连片成景、流量互融共享” 的美好愿景照进现实。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与数智数彩实践队合影。数智数彩实践队供图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与墙绘筑梦实践队合影。墙绘筑梦实践队供图

五、文化流量产业共赢

展望未来,愿更多青春力量投身乡村振兴:在绿美广东的蓝图上播撒绿意,以文化创意激活乡土智慧,在特色产业的沃土上探寻路径,借公共服务升级传递温情,让广东青年大学生 “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行动在广袤乡野间持续深化。让青春之歌在吉水镇的田埂上嘹亮唱响,与乡亲们携手执笔,共绘美丽乡村的壮阔新卷。艺术与产业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的青春注脚。

当地的书记们也纷纷对红色印记实践团赞不绝口,不仅肯定大家精准挖掘并活用本土产业元素,以绘画创作打造出网红打卡点的创新做法,更鼓励团队继续以这样的活力与巧思,让地方特色在青年实践中绽放更多光彩。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墙绘与当地的书记大合照。陈露露供图

图为红色印记实践团墙绘与学校领导大合照。李昊来供图

一笔一画皆含真意,一墙一壁承载文化。“红色印记” 实践团亦将继续以画笔为犁,在绿美广东的沃土上深耕不辍,让青春的旋律在吉水镇的田埂上久久回荡,让文化的星火随稻浪绵延,照亮乡土振兴的前路。

撰文 | 刘巧青  李卓婧

图片 | 红色印记实践团 黄海遥  陈露露  黄观华  彭志瑞

审核 | 李琴  陈亮奎  胡庆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巧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4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