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航空工业学院实践队探访阳朔荣弟松花糖 赋能非遗松花糖传承

发布时间:2025-07-30 22: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2.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刘洪成  杨邵瑄 刘锦翰 刘欢民 叶景桢)为传承传统美食文化,助力青年感知民俗魅力,以 “品味非遗韵味,探寻匠心传承” 为指引,借手工技艺体验、民俗文化分享、美食故事交流等形式,让松花糖制作成为连接青春与传统的纽带。

7月25日,桂林航空工业学院 “非遗传承,与‘漓’同行” 实践队奔赴阳朔荣弟松花糖,为暑期里对民俗满怀好奇的青少年与社区居民,开启一场舌尖与心灵共鸣的非遗之旅。

活动以松花糖制作技艺为依托,融入民俗文化讲解、创意制作比拼,在甜蜜香气中,帮大家解锁传统美食密码,编织民俗传承与青春体验的双轨记忆,让古老技艺在青春实践里焕新活力,让传统美味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民俗与生活的温情桥梁。

图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坪松花糖 李国瑜 供图

在实践中,他们跟随非遗传承人,从选料、熬糖到成型,一步步学习松花糖制作。亲手翻炒原料,感受糖浆在温度下的变化,细致切割成品,体会传统技艺的精细与温度。过程里,大家也深入了解这一技艺的历史渊源,2023年10月它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承载着当地文化记忆。

当温热的糖稀在锅中泛起琥珀光泽,传承人们指尖翻飞,将历史与匠心注入每一粒松花糖。这不仅是手艺的传递,更让大家触摸到时光沉淀的温度 —— 知晓兴坪松花糖从市井烟火中走来,曾是当地人节日里的甜蜜符号,如今以非遗身份延续文化脉络,每一口甜香都成了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文化纽带,让古老技艺在青春实践里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图为大学生们专注协助开展松花糖仓储整理 周超尘 供图

他们通过协助店铺仓储管理,了解松花糖从制作到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在实践里,同学们不仅学习到传统美食产业的运营模式,还以实际行动助力松花糖推广,为非遗美食传承注入青春活力,用脚步与双手丈量文化传承之路,书写传统美食与青春实践融合的故事。

大学生们俯身专注于仓库整理,在“荣弟松花糖”店铺的货架与纸箱间,仔细清点、分类物资。他们的身影穿梭于堆叠的货品中,将零散的原料、成品归置有序,每一次弯腰、每一回翻找,都是对松花糖供应链环节的深度触摸。

图为大学生们在仓库内专注整理食材助力松花糖制作相关仓储 杨壮 供图

他们通过参与原料处理,深入了解松花糖从源头开始的制作流程,体会传统美食背后的匠心。此次实践,让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助力松花糖这一传统美食的传承,用青春力量为非遗文化传承添砖加瓦,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与价值,书写青春与非遗交融的故事。

大学生们专注分拣松花糖原料,指尖触碰的不仅是谷物,更是非遗传承的脉络。在“荣弟松花糖”作坊里,他们从辨别优质原料开始,跟着师傅学习筛选、整理,每一粒谷物的去留,都藏着松花糖制作的“密码” 。这看似简单的原料处理,实则是传承的第一步,让青春身影与古老技艺深度交融,为后续制作筑牢根基,也让非遗传承的火种,在年轻一代手中接续传递。

图为大学生们对松花糖的原料进行处理 周超尘 供图

在古朴的作坊里,同学们围站在摆满原料的操作台旁,黄澄澄的豆子与点缀的花瓣,是松花糖诞生的基础。大家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期待,跟着非遗传承人,双手轻柔翻炒、混合原料,那温热的触感,让传统技艺的温度,直直沁入心底。

从听传承人讲述松花糖的历史渊源,到一步步摸索、掌握制作工序,每一次搅拌的力度、每一回火候的把控,都饱含着对非遗文化的敬重,仿佛在与岁月对话,把古老的甜蜜密码,慢慢解码、传承。

图为大学生们在传统作坊里学习松花糖制作流程与技艺 李国瑜 供图

作坊里,穿着围裙的手艺人正耐心向学生们讲解松花糖制作要点,从原料挑选到翻炒、成型等工序,一一细致说明。学生们认真聆听、观察,还不时动手尝试,亲身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

当学生们亲手将炒好的原料按压成型,看着松散的食材逐渐凝结成块状松花糖,脸上满是成就感。手艺人在旁适时指导,纠正手法偏差,传承的温度在这一来一往间传递。这不仅是技艺的教学,更是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对话,让非遗的种子,在年轻心灵中悄然扎根。

图为大学生们把做好的松花糖原料切割成型 周超尘 供图

大学生们在作坊师傅指导下,从原料处理到熬糖、搅拌,再到最后的切割成型,逐步学习松花糖制作技艺 。身着蓝色志愿服的学生专注切割刚制作好的松花糖,身旁同学和师傅在一旁协助、指导,桌上摆满点缀着花瓣的成品,散发着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切割时,学生们屏气凝神,刀锋游走间,松花糖的酥脆声响与他们的轻声交流交织,仿佛在为传统技艺新的传承篇章配乐。每一块规整切分的松花糖,都承载着他们对非遗的理解与敬意,从生疏尝试到熟练操作,青春力量正以实践为笔,在松花糖传承的长卷上,绘出属于这个时代的鲜活注脚。

图为大学生们在进行松花糖制作流程里的切割成型环节 杨壮 供图

身着蓝色志愿服的学生们,在古朴的工作环境里,跟着师傅学习松花糖制作。从熬糖的火候把控,到原料混合的技巧,再到最后的切割成型,每一步都认真钻研。图中,两名学生专注于切割松花糖,桌上摆满点缀着花瓣、色泽诱人的成品,身旁伙伴默契配合,在实践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温度。

随着一块块松花糖被整齐切分,空气中弥漫的香甜愈发浓郁。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满足与自豪,他们深知每一块松花糖都凝聚着传统技艺的智慧与心血。此刻,他们不仅是在制作美食,更是在传承一份跨越岁月的文化。而这份传承,也将如同松花糖的香甜一般,在未来的日子里,不断延续、扩散,让更多人领略到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图为大学生们将制作好的成品整齐码放 李国瑜 供图

在古色古香的作坊环境里,学生们围在操作台旁,向店主虚心学习。从熬糖的火候把控,到原料混合、切块成型,每一步都认真钻研。图中,学生专注切割点缀着花瓣的松花糖,身旁伙伴默契配合,在实践里感受传统手工艺的温度与传承意义。

当切割好的松花糖整齐码放,学生们望着自己参与制作的成果,眼神里满是成就感。这不仅是学会了一门手艺,更是触摸到了非遗传承的脉络——店主眼角的笑意、手上娴熟的动作,以及作坊里弥漫的香甜气息,都在诉说着代代相传的坚守。学生们用青春的热忱,为这份古老技艺注入新活力,让松花糖的甜蜜,继续在时光里流淌,把传承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图为大学生们制作松花糖的成果展示 杨壮 供图

身着蓝色志愿服的同学们在店前展示亲手参与制作、包装的松花糖成品。通过此次实践,他们不仅掌握了传统技艺,还助力推广,让更多人认识兴坪松花糖。用青春行动传承非遗,让古老的甜蜜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书写传统与青春交融的传承故事。

在“荣弟松花糖”的实践已至尾声,这段与非遗相伴的旅程,深刻烙印在我们心底。从最初对松花糖制作的懵懂好奇,到熟练掌握选料、熬糖、成型等工序,我们见证了一颗颗原料蜕变为甜蜜非遗佳作的奇妙过程。

图为参与松花糖非遗传承暑期实践的人员合影 主办方 供图

与店铺师傅交流,聆听松花糖传承故事,让我们明白非遗不仅是技艺,更是当地文化脉络的鲜活体现。协助原料整理、参与成品包装与推广,我们以实际行动为非遗传承添力,也在过程中学会协作、懂得坚守。此次松花糖暑期实践,是青春与非遗的美好相遇,我们收获成长,更坚定了传承文化的决心,愿化作非遗传承的点点微光,照亮传统技艺的前行之路。

举着党旗合影的瞬间,使命感涌上心头。这不仅是实践成果的定格,更是传承非遗、践行文化担当的新起点。未来,我们会继续讲好松花糖故事,让更多人看见非遗之美,以青春热忱守护这份甜蜜的文化传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8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