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为媒,点燃童心梦想— “诗韵探行,雅句传薪”社会实践团队在淮阴区开展创新与文化体验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31 17: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慧欣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1日(通讯员李慧欣 张余瑜)2025年7月7日,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长安社区暑期托管班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学生潘羽茜,作为“诗韵探行,雅句传薪”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的践行者,开展了一场历时三小时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她以创新互动教学为核心,通过诗歌和实验的结合,旨在通过诗歌与实验的巧妙结合,在社区儿童心中播撒古典文学与科学兴趣的种子。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先以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江中对月》作为起点,开启文化之旅。“空洲夕烟敛,望月秋江里”她用轻柔的语调诵读,引导孩子们体会诗中情感。“‘望月’就像你们想念远方的家人时,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一样,”成员解释道。这个贴近生活的类比瞬间拉近了孩子们与古诗的距离,理解的光芒在他们眼中闪烁。随后,孩子们纷纷自告奋勇朗读诗句,稚嫩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成员潘羽茜之后的采访回忆到,那一刻她深刻感受到,古诗从不是书本里的铅字,它就蕴藏在日常的情感之中,可触摸、可体验。

图为长安社区小朋友进行生字朗读 潘羽茜供图

紧接着,潘羽茜带领孩子们走近诗仙李白。在讲解《上李邕》中气势磅礴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时,她巧妙地借用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片《大鱼海棠》中的神兽形象。“想象一下,李白笔下的大鹏,就像动画片里那些能在天空自由翱翔、力量非凡的神兽一样,带着我们的梦想飞向远方。”她话音刚落,一个小女孩便兴奋地脱口而出:“老师,那李白是不是比动画片里的神兽还要厉害?”潘羽茜微笑点头:“是啊,他用文字创造了同样神奇壮阔的世界,激励我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跨越媒介的联想,成功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热情。

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并增添趣味,潘羽茜精心设计了“生字卡游戏”。她将两首诗中的关键词制成卡片,让孩子们通过抽卡、配对来认识和记忆。课堂上小手林立,孩子们踊跃参与。每当有孩子准确读出卡片上的字词,潘羽茜便带动全班鼓掌,并奖励一枚小红花。“得到小红花后,他们的积极性更高了,”潘羽茜观察到,孩子们不仅在游戏中学习,甚至开始发挥创意,尝试用抽到的生字即兴编起小故事,课堂氛围轻松而活跃。

教学并未止步于诗歌。潘羽茜将视野投向星空,向孩子们展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举图片,并引用了“上九天揽月”的典故。“从古至今,飞向太空都是人类的伟大梦想,”她说道,并提及了家喻户晓的喜之郎果冻广告,“就像广告里说的,当太空人是不是很酷?你们有谁也有这样的梦想吗?”“我有!”孩子们的回答响亮而整齐,充满憧憬。潘羽茜鼓励道:“希望你们努力学习知识,未来都能实现自己的飞天梦!”

活动的压轴环节是“纸花绽放”小实验。潘羽茜提前用彩纸剪好纸花分发给孩子们。当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纸花放入盛水的水桶后,奇迹发生了——原本闭合的纸花瓣在水中缓缓舒展、次第绽放。“哇!开花了!”“老师快看我的!”教室里瞬间充满了此起彼伏的惊呼和纯真的笑脸。潘羽茜简要解释了纸张纤维遇水膨胀的科学原理,并鼓励有兴趣的孩子回家后可以自己动手尝试。看着孩子们专注而惊奇的神情,潘羽茜深感教育的真谛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激发那份对世界永不熄灭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通过短短几小时的实践,潘羽茜在活动中深刻体悟到教育的本质。她曾以为教育重在传授与规范,但此刻她更确信:“教育是陪伴,是激发,是点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我的角色是帮助他们发现并点亮属于自己的光芒。”

这场以诗歌为起点、以童心为桥梁的夏日之约,不仅为社区儿童带去了知识与欢乐,也让团队成员在诗韵与童真的交汇处,更加明晰了未来投身教育事业的方向与信念。(记者 潘羽茜 通讯员 张余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慧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