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至20日,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青穗筑梦”宣讲团在四川省自贡市、广元市旺苍县多地开展了以“学习践行新思想 共绘城乡新蓝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宣讲团在自贡市探访盐运文化、开展非遗传承调研;在广元市旺苍县探寻红色精神、开展乡村实践服务,以“行走的课堂”解码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的密码。
图为团队成员与指导老师合照。王朝艺 摄
踏盐道寻根脉 品千年咸味藏担当
“行万里走千年的自贡之咸”,一语道尽千年。古盐都历史文化印刻的城市烙印,浓烈且深厚,耐人寻味。宣讲团成员跟随杨宗翔老师重访自贡抗战时期盐业运输道路,探寻盐都城市根脉。团队成员从威远河雷家凼一路沿河顺流而下,途经罗家坝、破滩口、鸭子滩、河墩子、廖家堰、高硐和观音滩,再到釜溪河上的金子凼、庸公闸和济云闸。每一处滩涂与水闸,都藏着盐道的密码。随后,宣讲团走进自贡抗战盐运文化陈列馆。一踏入馆内,浓郁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盐业运输地图上,密密麻麻的航线标注着当年盐运的脉络,杨宗翔老师指着其中一条蜿蜒的红线说:“这就是今天走过的路线,当年多少盐船就是沿着这条线,把盐送出去的。”成员们看着盐工抗包、盐船闯险滩的老照片,那白天踏过的盐道印记与眼前的画面重叠,这千年盐都的“咸”味里,藏着沉甸甸的担当。
图为自贡抗战盐运文化陈列馆展厅。汪玉莲 摄
溯发展历史 探乡村振兴展活力
宣讲团在旺苍的实践中,既追溯发展历史,也深入乡村一线。在柳树村,团队成员带着关怀走进残疾人家庭,送去真切的慰问与温暖;还在村中开展了新思想宣讲、老年健康知识科普活动,并一同体验了漆扇制作的传统技艺,在互动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韵味。
图为宣讲团成员与当地村医村民合照。陈孟希 摄
三合村的田垄与茶园里,藏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案。宣讲团走进旺苍茶叶科创中心,了解茶产业如何对三合村注入发展动能,见证科技为茶叶赋予了“智能溯源”的能力,每款茶叶都附有专属二维码,扫码即能详尽查询品种信息。成员们在茶叶种植资源圃见识多样培育品种,更亲手体验采茶的乐趣,“一芽一叶,轻捏轻放”,成员们感受到了乡村产业发展的活力。
图为宣讲团成员在三合村茶叶种植资源圃调研。邓柯薪 摄
访彩灯剪纸 观传统技艺焕新颜
宣讲团深入探访自贡彩灯与剪纸两项非遗,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传承脉络与创新活力。在中国彩灯博物馆,成员们于流光溢彩的灯组间流连——从古朴宫灯的雅致韵味,到现代科技灯组的光影奇幻,直观触摸到彩灯艺术在材质选用、制作工艺与表现形式上的传承坚守与突破创新。团队还与场馆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走访周边群众,听人们讲述与彩灯相关的记忆故事,也收集了人们对彩灯文化传承困境的观察和创新路径的思考。随后,成员们来到胡氏花灯第四代传承人万玲的工作室,体验胡氏花灯制作,竹篾与彩绸逐渐幻化出精致灯架,听万玲老师讲述坚守传统扎制技艺的岁月故事,深刻体会非遗传承背后的匠心坚守。在自贡贡井区美术馆,成员们拜访了自贡剪纸传承人尚禄,见证剪刀在红纸上灵动游走,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杨尚禄结合作品细细讲解:从传统吉祥纹样的寓意传承,到现代审美元素的巧妙融入,剪纸艺术正以鲜活姿态与时代同频共振。之后参观剪纸作品展厅,从细腻繁复的传统佳作中品味古韵,从融入生活场景的创新设计中感受新意,成员们真切体会到这门古老技艺在传承中不断焕发的蓬勃生命力。
图为美术馆内收藏的剪纸作品。邓柯薪 摄
七天的实践虽告一段落,但盐道的担当、红土地的初心、非遗的匠心已深深烙印心间。从追溯历史到扎根乡村,从传承文化到见证发展,青穗筑梦宣讲团在“行走的课堂”里读懂了文化与时代的联结。这份感悟将化作前行的力量,激励大家以青春之力,为共绘城乡新蓝图持续添彩。
团队成员:谢宇、邓柯薪、陈呈、袁柯兴、王朝艺、陈孟希、郑佩宜、郑雅丹、游冀川、吕炫玥
指导老师:汪玉莲、张茂、秦丹、雷焦焦、姜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柯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