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垄上助农”团队走进夜市 开展乡村振兴惠农实践

发布时间:2025-07-30 20:3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钱唯超   阅读 2.7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破解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成为激活农村经济内生动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关键抓手。7月13日傍晚,南通大学“垄上助农队”的队员踏着夕阳来到如皋市下原镇夜市街,一场聚焦当地农产品滞销困境的助农实践活动即将拉开序幕。夜市不仅拥有庞大的流动人潮,更具备轻松活跃的消费氛围,能让新鲜农产品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省去中间商层层流转的环节,既让农户获得更可观的收益,也让市民以实惠价格买到田间直供的食材,真正实现“农户增收、市民受益”的双赢格局。

图为实践队在夜市摆摊

为确保活动扎实落地,团队从三方面开展了周密筹备。在农产品挑选环节,队员们秉持“品质即生命线”的原则,提前两天深入下原镇的田间地头精挑细选当季农产品。下原镇种植大户吴大叔的茄子大棚里,队员们蹲在田埂上逐个检查,严格筛选表皮光滑、无虫蛀损伤、色泽紫亮均匀且果形饱满的个体,保证其鲜嫩紧实的口感;在大葱地,大家蹲下身丈量葱白长度,仔细翻看叶片鲜绿度,确保每捆大葱都葱香浓郁、无病虫害;玉米地里,队员们剥开层层苞叶,只挑选颗粒饱满、排列整齐、掐开有浆的果穗,确保糖分充足、口感香甜;而在梨园,大家则以表皮光洁、果形端正、硬度适中且无碰伤为标准,亲手摘下一箱箱脆甜多汁的梨子。

    图为成员在田里挑选蔬菜

摊位设置上,团队采用地面铺布的简易形式,将农产品按类别分区摆放。茄子摆放整齐;大葱扎成小捆,青绿的叶片透着生机;玉米带着新鲜的苞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梨子则码放在竹篮里。

队员培训同样细致入微,队长组织专题培训会议,内容涵盖各类农产品的生长周期、营养价值及特色吃法,如玉米可煮可烤的多样食用方式、梨子适合榨汁或炖煮的特点;销售技巧方面,重点演练与顾客的沟通话术、价格异议的处理方法,例如如何解释“产地直供”的价格优势;此外还明确了称重、收款、宣传引导等岗位职责,确保团队协作高效有序。培训结束后,队员们还进行了模拟演练,从顾客询问到称重收款,每个环节都反复打磨,直到大家都能熟练应对。

活动当晚,随着夜市人流逐渐增多,队员们迅速进入状态。面对顾客 “价格比超市稍高” 的疑问,队员们耐心解释,用贴心服务拉近与顾客的距离。销售过程中,团队灵活调整策略:当发现梨子销量较慢时,立即增设试吃点,切分好的梨块装在小碟中供人品尝,同时用喇叭循环介绍 “产地直采、无农药残留、脆甜多汁”;交易高峰时段,迅速调整分工,两人负责产品介绍与引导,两人专注称重打包,一人专职收款,确保顾客不排队、不等待,最快30秒即可完成一单交易。

不过,活动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摊位仅靠铺布显得较为简陋,在夜市众多彩灯闪烁、装饰亮眼的摊位中辨识度不高;宣传仅依赖现场吆喝,缺乏前期线上预热,销售量远不如直播销售量高,产品出销速度较慢。

“垄上助农队”将后续将采取直播方式,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进城市餐桌,为推动本地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他们计划在直播中展示农产品的生长环境、采摘过程,让更多人了解这些优质农产品背后的故事,同时也解决这次夜市活动中暴露的宣传和摊位辨识度问题,让助农之路越走越宽。

通讯员 钱唯超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依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