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刘晓燕、杨秦天)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运用,7月10日至30日,景德镇学院“窑火传声”暑期三下乡宣讲团分别前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寒溪村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回民村,开启了一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行,为乡村广袤天地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让普通话成为开启乡村振兴“希望之门”的“金钥匙”,也让队员们在实践中接受了一堂生动的暑期大思政课。
寻访发展印记,汲取振兴力量
在寒溪村的移民文化馆,宣讲团成员们沿着历史脉络,沉浸式感受了寒溪村史子园的村民为响应国家建设而进行的移民搬迁壮举。随着专业讲解员的深情讲述,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体会到村民们从背井离乡的浓浓乡愁,到扎根新土的坚韧不拔;从白手起家的筚路蓝缕,到抱团创业的集体智慧……这些鲜活的移民故事,深刻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移民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将荒芜之地变成了希望田野,为寒溪村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教育课,让大家深刻领悟到乡村振兴背后的精神力量。
而在望江县漳湖镇回民村渡江战役纪念馆,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聆听了93岁渡江战役亲历者董玉发老人的烽火回忆。老人声音颤抖地讲述着 1949年船工们冒着枪林弹雨支援大军横渡长江的壮举,“子弹擦过下巴,只想快些送解放军过江……”这些惊心动魄的故事,生动再现了村民们舍生忘死助力全国解放事业的场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和平建设的家园,他们用坚守与奋斗将曾经的苦难转化为如今的幸福,让“一湾江水”润泽“幸福家园”。这一段段红色历史,激励着宣讲团成员们传承红色基因,勇担时代使命。
童心共语推普,文化润泽心田
在寒溪村和回民村,队员们与小朋友们携手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文化为载体,推动普通话的普及。在寒溪村,队员们与小朋友们分工协作,共同制作精美彩灯。一盏盏彩灯如同“点点星光”,不仅为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了光彩,也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队员与村民的情感更加深厚,村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热情也被充分激发,让乡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在回民村,宣讲团精心策划 “推普助力成长,共筑民族梦想” 主题宣讲活动。生动有趣的宣讲搭配妙趣横生的小游戏,再加上绘本发放、剪纸体验与手抄报绘制、陶泥捏制等互动环节,一步步引领孩子们沉浸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欢声笑语里,民族凝聚力与认同感悄然升温,孩子们学习普通话的热情被悄悄点燃。语言规范的种子与民族团结的理念,就这样在孩子们心间扎下根、发了芽,静静滋养着他们对文化的热爱与对民族的认同。
活动尾声,孩子们稚嫩而洪亮的歌声响起,全体小朋友齐声高唱《歌唱祖国》——那一句句用普通话唱出的旋律,满是对祖国最真挚的热爱。他们推普旗帜上按下“彩色手印”,像一簇簇绽放的花,也像一颗颗紧紧相依的心。这些温暖的瞬间,恰似春雨润物般无声滋养,让普通话的种子伴着对文化的热爱、对民族的认同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一群既懂规范语言、又怀文化自信的新一代,正带着这份赤诚与力量,慢慢长大,蓄力托举家乡的明天。
深入乡间调研,宣讲助力推普
在寒溪村,队员们深入茶园、走进农户,与茶农们亲切交流,了解他们在茶产品营销推广、品牌建设、电商销售以及游客接待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和困难。在回民村,队员们通过采访村民、走访家庭、发放手册等方式,调研村民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发现部分村民在与外界交流时存在语言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里特色产业的发展。两地的调研成果发现,无法流畅运用普通话的村民在与游客交流时存在的困难如同“一道隐墙”,限制了村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步伐。
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推普工作不仅是语言的普及,更是为乡村产业发展破除语言壁垒,为乡村振兴注入语言动力,让“语言之桥”通向“致富之路”的关键一步。于是,队员们通过宣讲、交流的形式,向村民们宣传说好普通话对于吸引游客、推广农产品、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还支起小黑板开起 “田间课堂”,手把手教大家练发音、学表达。希望能够让普通话成为村民手中的“金钥匙”,打开通往更广阔市场的大门。
展现推普成果,点亮乡村未来
为深化团队的推普成果,队员们通过绘制主题墙绘,将普通话元素与乡村图景融合,在乡村中打造“推普”宣传新地标。这幅墙绘,如同一幅生动的“文化画卷”,让普通话的推广融入乡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文化之花绽放在乡村的每个角落。
推普之路,任重道远;乡村振兴,未来可期。在回民村葡萄园,队员们支起直播架开启“云端助农”,以流利普通话介绍当地生态优势,展示葡萄采摘实况,拓宽农产品销路,吸引网友关注。直播结束后,他们手把手教授果农直播技巧,把“一次性助农”变成可持续的“增收密码”。这场直播,这场直播,恰似为葡萄园推开一扇望向全国的窗,让串串“小葡萄”串起生态宣传、旅游引流的 大产业”。
夜幕降临,回民村的空地上燃起篝火。团队举办的“推普主题晚会”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朗诵、歌唱等多个节目让村民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普通话的韵律之美,语言的种子像火星般落进心里,让大家说好普通话的念头愈发坚定。
此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景德镇学院“窑火传声”宣讲团将文化传承、红色教育与语言推广深度融合,以普通话为弦,奏响乡村振兴之歌。队员们在田埂间、农舍里渐渐读懂:普通话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媒介。他们表示,将以青春智慧继续助力乡村振兴,让普通话在新时代乡村沃土上坚实延伸,绽放绚丽光彩。
推普之路,任重道远;乡村振兴,未来可期。队员们将继续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砥砺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青春篇章,让“青春之火”点亮“乡村未来”。
撰文 | 杨秦天
图片 | 陈龙、杨秦天
一审 | 刘晓燕
二审 | 李静悦
三审 | 李婷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晓燕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