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蔡琪)为推动申遗工作贡献青春力量,引导青年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服务本领,近日,景德镇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戎光薪火” 退役大学生士兵实践队奔赴浮梁县蛟潭镇建胜村,实践队化身码头守护者、文化传播者与便民服务者,以环境整治擦亮生态底色,以文化宣讲凝聚护遗共识,以技术服务筑牢群众根基,用青春实干护航申遗之路。让“戎光力量”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服务中闪耀,为乡土文明守护注入青春动能。
环境整治:擦亮申遗 “生态底色”
抵达建胜村后,退役大学生士兵们迅速切换“战斗模式”,组建 “环境整治小分队”,以军人特有的执行力投入码头及周边村道的环境提整治行动。队员们分工明确、行动高效:手持工具清理码头沿岸杂物枯枝,让百年码头历史原貌完整呈现;逐段疏通码头周边村道的排水沟渠,清除淤泥杂草,重现“清波映码头” 的自然景观;同时挨家挨户宣传规范堆放理念,引导村民有序收纳农具柴火,推动村落环境与自然生态和谐相融。经过数日集中攻坚,建胜村村道洁净、河道清澈,申遗的生态底色在青春汗水中愈发鲜亮,为申遗工作打造了洁净靓丽的外在形象。
入户宣传:激活申遗 “精神内核”
实践队以入户宣讲为核心抓手,队员们带着精心制作的手绘漫画折页走进村民院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生态保护对码头历史遗迹保存的重要性,同步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垃圾分类标准及对码头水土保护的意义,通过手把手演示日常垃圾分类技巧让环保知识融入生活场景,让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在家长里短的交流中,“绿色护遗”理念与申遗文化理念同步扎根,这场浸润式入户宣传最终凝聚起全村 “人人护码头、家家助申遗、户户践环保” 的强大共识。
技术护航:筑牢申遗“群众基础”
此外,实践队成立“维修小分队”,将军营和学校习得的维修技术转化为便民实效。队员们重点排查码头周边公共区域电路,更换老化线路与设备,消除安全隐患;同步发挥技术优势,为码头周边村民维修洗衣机、电风扇等生活家电,调试数字电视、智能手机等设备,解决日常难题。“这些娃娃既护码头又帮咱过日子,就像当年的解放军,让我们打心底里支持申遗!”村民王大爷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队员们用技术服务打通申遗工作的 “最后一公里”,以实干赢得村民信任,为建胜村申遗筑牢坚实群众基础。
青春担当:闪耀申遗“奋斗之路” 续戎光誓言
此次“三下乡” 实践活动中,景德镇学院 “戎光薪火” 退役大学生士兵实践队以助力码头申遗为使命,将军人的硬核作风与青春的热血担当融入乡土文化守护的每一个细节。从清理沿岸杂物的汗水到讲解分类技巧的耐心,从排查电路隐患的细致到维修家电的热忱,队员们用“退役不褪色” 的实际行动,让 “戎光力量” 成为申遗路上最坚实的青春支撑,更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服务的实践中,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守护乡土文明、勇担时代使命的责任与风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蔡琪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