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张哲哲 肖敏 摄影 宋兆旭)为提升乡村环境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响应人民网“青苹计划”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号召,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构建“教育启蒙+实践调研”的环保助力模式,于2025年7月30日10点30分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景阳镇革塘坝社区开展系列活动。志愿服务队通过趣味课程播撒环保种子,同时开展社区调研,以青春力量赋能乡村生态治理。
志愿服务队队员杨淳老师在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垃圾分类课程。她以乡村常见垃圾处理场景为切入点,用彩色卡片标注玉米棒、农药瓶等垃圾的分类类别。同时,借助分类接力赛,让孩子们在比拼中强化记忆,并播放自制短片《垃圾旅行》,直观展现垃圾处理全过程。发放家庭分类任务卡,推动课堂知识延伸至家庭实践,形成良性联动。
志愿服务队围绕“乡村垃圾分类实施现状”展开调研。队员们沿道路主干道逐户走访居民,他们仔细询问居民日常是否对垃圾进行分类,以及具体的处理方式。同时,查看垃圾桶设置情况包括垃圾桶的数量、类型和摆放位置等。对不识字的老人,耐心念出问题并记录回答,确保收集到的信息真实准确。在排查投放点时,向在主干道分类垃圾桶旁投放垃圾的村民询问使用体验。他们还特意前往偏远的居民点,仔细查看那里的混合垃圾桶使用状况,了解这些区域垃圾收集和处理的难点。
调研结果显示,社区主干道分类设施使用率较高,但偏远居民点仍以混合投放为主,村民对分类标准的知晓度存在明显差异。此次活动通过趣味课程让乡村儿童牢固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更以调研所获为基础,凭借“儿童带动家庭”的效应将环保理念辐射至更多村民。
志愿服务队队长兰自强表示:“乡村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一环,既要通过课程让孩子们成为环保理念的传承者,也要通过调研为社区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未来,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将持续跟进社区实践,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长效行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哲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