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号召,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7月10日——7月12日,山东农业大学“知行乡途”实践团队于暑期走进枣庄市山亭区,深入桑村镇钢锢诚企业与上辛庄村,开展以“商会信用”为主题的三下乡实践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探寻信用体系对乡村产业与民营经济的赋能路径,让青春智慧扎根基层土壤。
▲山东农业大学“知行乡途”青年大学生团队合影
探访钢锢诚企业:解码信用体系的企业实践
团队于7月10日早上8点出发,首站来到桑村镇钢锢诚焊材股份有限企业。作为当地金属加工领域的标杆民营企业,该企业依托商会搭建的信用评价平台,在原材料采购、资金周转、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高效运转。在生产车间,负责人指着智能化生产线介绍:“正是凭借商会认证的‘AAA级信用企业’资质,钢锢诚焊材股份有限公司才顺利与三家大型车企达成长期合作,订单量同比增长30%。”
▲钢锢诚被评为三星级信用企业认证牌
据了解,桑村镇商会建立的“企业信用积分制”,通过整合纳税记录、合同履约、社会责任等数据,为会员企业提供信用评级,并与银行、供应链企业对接,形成“信用越好、支持越多”的良性循环。钢锢诚企业凭借连续三年的高分评级,不仅获得了低息贷款,还被推荐参与市级重点项目竞标,信用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隐形资产”。
▲团队成员与钢锢诚企业负责人交流信用管理经验
走进上辛庄村:探寻信用建设的乡村实践
随后,团队来到上辛庄村。这个以种植、养殖为主导的村庄,通过村企联动的“信用共建”模式,让商会信用体系延伸至乡村产业链末端。在村合作社的草莓大棚里,种植户李大姐笑着说:“以前愁销路,现在商会给农户评了‘信用星级’,星级高的能直接对接钢锢诚等企业的食堂,还能优先参加电商培训,收入比去年多了近两万元。”
上辛庄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村里与桑村镇商会合作,将农户的产品质量、合作履约、邻里互助等纳入信用评价,由商会协调企业与农户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同时,商会还组织信用良好的农户成立“互助小组”,共享种植技术、分摊物流成本,形成“企业讲信用、农户守诚信、产销互信任”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团队成员在上辛庄村了解农户信用评级与产业对接情况
实践感悟:信用为桥,联结商村共兴
从钢锢诚企业的“信用赋能生产”到上辛庄村的“信用激活乡村”,团队深刻认识到:商会信用体系建设绝非简单的制度设计,而是打通民营经济与乡村发展的“毛细血管”——企业凭借信用降低经营成本、拓展市场空间,乡村依托信用链接资源、提升产业价值,二者通过商会形成“信用共同体”,让“诚”字成为激活基层经济的密钥。正如桑村镇商会会长所言:“信用是黏合剂,既能让企业聚沙成塔,也能让城乡资源互联互通,这才是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邵凯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