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师范学院“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墨江小分队:深入乡村架起语言桥梁

发布时间:2025-07-30 19:2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忆婷   阅读 7.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15日,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只耳朵”青年推普团墨江小分队前往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坝溜镇小学,开启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图为云雾缭绕的坝溜镇小学

雨后初霁,云雾缭绕的坝溜镇小学迎来了这群年轻的“推普使者”。开课首日,面对陌生的志愿者,孩子们大多羞涩拘谨。推普团成员灵活地运用拍手歌谣、绘画游戏等互动方式,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课堂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孩子们的眼神从躲闪变得明亮,沉默的氛围被欢笑声打破,越来越多的小手高高举起,主动分享并积极提问。从生涩到热络,推普团成员用耐心与热情,在坝溜镇播下了沟通与自信的种子。▲图为孩子们抢答课堂问题

实践期间,推普团成员白天化身教师,在教室里传授知识,书声琅琅;傍晚则走村入户,开展调研和普通话推广。面对部分村民最初的疑虑,队员们通过赠送洗洁精、洗碗布等实用物资传递诚意,有效化解了隔阂。随着课程推进,孩子们对活动的喜爱也感染了家长。开课第二、三天起,身着红马甲的推普团成员常能遇到热情招呼的家长:“老师们辛苦了,来家里坐坐!”这份信任,源于孩子们归家后的积极反馈,更是队员们用实干赢得的认可。▲图为推普团成员开展调研 

推普团成员结合学生的民族和年龄特点,开设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课程。

《民族服饰文化课》:队员根据学生民族构成,分“哈尼族”“彝族”“汉族”“拉祜族”“白族”五个板块讲解民族服饰文化,并设置“答题赢奖”环节。孩子们踊跃参与,课堂气氛热烈,知识的传递在互动中更具温度。

▲图为推普团成员开展《民族服饰文化课》教学

《民族团结长卷轴美术课》:将课堂移至室外,团队授课者在长卷上提前写下“同心同德跟党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文字,留白供孩子们创作。孩子们争相拿起画笔,将单色文字描绘成五彩画卷。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队员们运用可水洗颜料在孩子们的掌心进行涂色,引导他们将掌印印制于长卷之上,此举不仅展现了推普团成员的细致关怀,也体现了活动的创意与活力。大小不一、色彩交融的五色掌印环绕主题文字,构成了一幅各民族同心同行的生动画面,孩子们望着共同完成的作品,笑靥如花。

▲图为孩子们展示《民族团结长卷轴美术课》课堂作品

《雨具美术课》:同样在室外进行,推普团成员组织孩子们以“高年级带低年级”形式分组创作。孩子们使用丙烯马克笔在印有图案的画纸上,将透明雨衣和雨伞点缀上充满童趣的独特图案。课程尾声,孩子们穿上自绘的雨衣、撑起彩绘伞在操场上奔跑展示。此次课堂让孩子们在协作中体验创作乐趣,充分点燃了学习与表达的热情。

▲图为孩子们展示《雨具美术课》课堂作品

这些课程设计生动有趣、寓教于乐,不仅显著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在潜移默化中增进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深化了民族团结意识,锻炼了协作能力,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营造了积极氛围。

实践最后一天,一场由推普团成员和孩子们共同准备的乡村文艺汇演在校园内举行。前期排练中,孩子们展现出专注与艺术天赋;排练间隙的嬉戏玩耍,洋溢着童年的活力与欢笑。▲图为两个小朋友表演舞狮节目

汇演当天,部分家长专程前来观看,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精神抖擞,以最佳状态投入表演,赢得阵阵掌声。其中,由两位小朋友合作的舞狮节目最为精彩,动作简洁有力,配合默契,充分展现了孩童的活力与协作精神。▲图为推普团成员和小朋友及家长的大合照

为期7天的“三下乡”推普实践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不仅让“三下乡”和普通话推广的意义更加具体可感,也让青年志愿者们深刻体会到教书育人的责任与喜悦。同时,队员们在服务乡村、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了与当地孩子、村民的双向奔赴,收获了宝贵的成长与感动。推广普通话的种子,已在云雾缭绕的坝溜镇悄然播撒,静待未来生根发芽,结出促进沟通、助力发展的硕果。(通讯员:杨忆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忆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