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垃圾清理到乡村秸秆再生,从职教绿技课堂到老年公寓温情陪伴——这个夏天,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Min”能社会实践团的足迹遍布淄博、胶州、巨野三地,以多元实践绘制出一幅青年助力绿色发展的生动长卷。在为期9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中,这支队伍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动能,在齐鲁大地上书写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7月17至18日,凯瑞碧园社区的林荫道上跃动着13抹“志愿蓝”。实践团成员手持卫生钳,对绿化带展开“地毯式”排查。“塑料瓶埋进灌木丛,得用夹子慢慢勾出来。”队长李岩的垃圾袋已装满烟头和食品包装袋。作为淄博市绿色社区示范点,这里正推行“居民参与、资源循环”治理模式。
志愿者们兵分三路:一组清理主干道散落垃圾,二组深入楼间绿地拾捡隐藏杂物,三组擦拭消毒宣传栏和分类垃圾桶。烈日下日均步行超1.5万步的付出,换来社区焕然一新的面貌。更可贵的是,居民王大爷主动加入清理队伍:“大学生都这么拼,咱自己家园更要爱护!”两天清理行动,悄然播下全民环保的种子。
图为成员用工具捡垃圾。闫梓轩 供图
“风机偏航系统故障,该如何诊断?”7月19日,胶州市职教中心的新能源实训车间里,实践团成员围着两层楼高的风电模型记录参数。该校将绿色发展理念深植教学:光伏实训室的模拟电站实时发电,碳足迹软件精准核算校园能耗,连绿化都选用耐旱植物节水30%。
“职教生是未来绿色产业主力军。”实训教师指着一组数据:学校与12家绿能企业共建产教基地,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3%。成员刘畅在笔记中写道:“当课堂风机连接着真实电网,‘双碳’目标便不再是抽象概念。”
图为新能源实训车间。刘艺菲 供图
7月20至21日,九级村老年公寓满室馨香。实践团与唱游红团队联袂献上文艺演出,在《最炫民族风》、《让我们荡起双桨》、《甜蜜蜜》的旋律中,众多老人轻声跟唱。剪窗花环节,红色宣纸在大学生与老人手中翻飞,绽放出朵朵莲花。
这场跨越代际的对话,让成员们领悟绿色发展的深层内涵:“环保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守护。”离别时,手工编织的康乃馨在每位老人胸前绽放,恰如青春温度温暖银发岁月。
图为成员为老人唱歌。孙世睿 供图
7月22日至25日,实践团转战巨野县东赵庄村,探索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在生态农业基地,成员化身“新农人”参与果蔬采摘,亲身体验“以虫治虫”生物防治技术。该基地通过零化学农药种植打造绿色品牌,吸引观光游客,带动户均年增收超千元。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采用“政府+企业+农户”模式,年消纳秸秆千余吨,转化为饲料与有机肥,既破解焚烧污染难题,又降低养殖成本,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实践团同步调研村民院落绿色实践。屋顶光伏板成为农户“阳光银行”,每户年均发电增收2000元;垃圾分类推广中,团队收集设施短板与习惯养成问题,现场科普分类知识。此次调研以脚步丈量乡村变革,青年学子将提炼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秸秆产业链优化等“理工方案”,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让生态之美成为乡村最鲜亮底色。
图为成员在地里劳动。刘艺菲 供图
9天,3座城镇,4类场景——这张沉甸甸的实践地图,丈量出青年学子服务社会的深度。在凯瑞碧园,他们从垃圾夹里读懂基层治理;在东赵庄田垄间,发现生态与经济共赢的智慧;在职教课堂,预见绿色技术的未来;在老年公寓,体会人文关怀的温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