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践行黄河保护:从淤泥治理到生态教育

发布时间:2025-07-23 23:3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静茹   阅读 5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探索淤积淤泥资源化利用方案并传播生态保护理念,7月20日至23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淤护河・化淤为肥”实践队赴山东省泰安市龙门口水库、金庄村、汶河二桥河漫滩开展调研,并深入当地幼儿园进行生态教育宣讲。

实地调研:直面污染现状与民生挑战

实践队在龙门口水库目睹了水体富营养化的严峻景象:水面漂浮油膜与死鱼,空气弥漫腥臭。工作人员指出,生活污水与泥沙冲刷导致淤泥堆积,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走访龙门村、金庄村及汶河二桥河漫滩发现,河道普遍发黑发臭,生态破坏严重。金庄村井水因污染被迫废弃,汶河二桥鱼类资源锐减。现有清淤等措施效果有限。实践队员了解到污染深刻影响着沿岸民生。龙门村村民反映河水灌溉导致菜叶发黄,被迫使用井水增加种植成本。金庄村村民则因井水异味,不得不购买桶装水,显著增加生活开支。道路被挖断、树木遭砍伐等现象进一步压缩了居民生活空间。

科学攻坚:探寻淤泥资源化路径

聚焦污染核心,实践队于7月20日正午在金庄村河漫滩开展淤泥采样。35℃高温下,实践队员深陷黑色淤泥,严格按规范剔除表层污染物,挖取深层代表性样本。成功采集15份样本并详细记录特征。返校后,实践队员立即投入实验室,对样本进行精细理化分析,严格遵循堆肥流程,反复调整参数优化发酵条件,严谨验证将污染淤泥高效、安全转化为达标有机肥料的技术可行性。

生态教育:播种黄河保护未来希望

为延伸实践价值,普及黄河保护知识,7月23日,实践队走进泰安市宏德幼儿园,开展“守护母亲河”生态教育主题活动。实践队员以直观的黄河污染图片和采集的水样对比,引导幼儿认识当前黄河面临的水质浑浊、垃圾漂浮等生态挑战。通过启发式提问“如何解决淤泥污染问题”,实践队员巧妙引入“化淤为肥”的创新理念,生动阐释了将河道淤泥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变废为宝”的科学过程及其对促进绿色农业的意义。

活动现场,实践队员展示了初步发酵的淤泥样本,让幼儿直观感受资源转化的概念。互动环节,实践队员引导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变废为宝”的方法,激发环保意识。最后,通过传唱黄河保护拍手谣和“保护母亲河”主题涂色活动,实践队员将“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爱护树木”等生态保护理念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根植于幼儿心中,在他们心中播撒下守护黄河、建设美丽中国的种子。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幼儿对黄河生态的关注度,是实践队将高校科研实践成果转化为社会教育资源、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生动体现。

黄河支流淤泥治理刻不容缓。本次实践不仅致力于探索淤泥资源化路径--源头减淤切断污染循环、产出有机肥助力绿色农业、改善环境惠及民生,更通过面向下一代的生态教育活动,强化了黄河保护的公众参与基础。实践队将实验室数据、实地调研成果转化为科普素材,实现了科研探索与社会服务的有效衔接,展现了曲园学子以专业知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责任担当。(撰稿 张静茹 图片 崔琳青 赵燕姿)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静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