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18日,西安思源学院 “青芒照野 乡振可期”暑期社会实践团在精心组织安排下,奔赴陕西省富平县留古镇大众村,开展以“探寻特色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一行在富平县深入走访,观摩古法酿造技艺,学习科技帮扶经验,感受产业融合活力,上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
注: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魏林总经理合影
夏日的富平,热浪中裹挟着甜蜜的果香与醇厚的醋香。2025年7月18日,实践团的同学们怀揣着探寻非遗瑰宝、解码振兴密码的热情,踏入了陕西省富平县留古镇大众村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一场融合了传统工艺、科技助农与特色产业的沉浸式实践之旅就此展开。
抵达富平县留古镇大众村后,实践团的首站是富天健柿子醋文化展馆。在天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林的热情接待与专业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们深入了解了富平柿子醋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与独特价值。成员们屏息凝神,观摩了从富平尖柿精选到清洗、脱涩、捣碎、入缸、封存、天然发酵、淋醋、陈酿等十余道古法酿造工序。空气中弥漫的醇厚醋香,沉淀着岁月痕迹的陶缸,以及匠人一丝不苟的操作,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传统工艺的智慧与坚守。魏总经理介绍,富平柿子醋产业在坚守古法技艺的同时,积极引入现代质量管理与品牌营销理念,延伸出不少的产品,并且邀请实践团成员对柿子发酵醋饮进行品尝,他表示:当地柿子现已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生动诠释了非遗活态传承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注:图为魏林总经理向实践团介绍酿醋工艺
带着对非遗传承的敬意,实践团移步至大众村同心馆。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派驻留古镇大众村第一书记伍晓岭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们走进大众村同心馆,这里系统展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定点帮扶富平县的丰硕成果。在伍晓岭书记的引导和讲解下,通过详实的图文资料,成员们清晰地了解到中物院如何发挥自身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精准施策。从科学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到倾情投入教育医疗帮扶、创新构建本土人才培育机制,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中物院方案”为富平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能。步出同心馆,一座庄严肃穆的雕像静立于馆前广场——这正是中国“两弹元勋”、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长邓稼先先生的塑像。这座雕像,绝不仅是对一位伟大科学家的纪念,它更如同一座无声的精神灯塔,深刻诠释着“同心”二字在富平大地的时代内涵。
注: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伍晓岭书记合影
实践行程的亮点在生机勃勃的千亩桃园中展开。正值蜜桃成熟时节,累累硕果挂满枝头,香气四溢。实践团成员们兴致盎然地穿行桃林,亲手采摘品尝,鲜甜多汁的富平蜜桃让大家赞不绝口,真切感受到现代农业带来的“甜蜜滋味”。桃林深处,一座现代化奶山羊养殖场映入眼帘,为田园画卷增添了别样活力。成群健硕的奶山羊或悠闲觅食,或好奇张望。成员们饶有兴致地与这些“致富能手”亲切互动,欢声笑语回荡林间。伍书记向大家重点介绍了这种创新的“林下经济”和“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桃林为山羊提供荫蔽和部分饲料,羊粪作为优质有机肥反哺桃树生长,不仅提升了蜜桃品质,更保障了富平另一支柱产业——羊乳产业的高品质原料供应。“树上蜜桃甜,林下奶羊壮”的和谐景象,正是富平探索绿色生态、高效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
注: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千亩桃林
此次富平之行,是西安思源学院 “青芒照野 乡振可期”实践团践行“饮水思源,自强不息”校训精神的生动体现。通过零距离接触非遗技艺、全方位了解科技帮扶、沉浸式体验产业融合,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文化铸魂、科技赋能、产业支撑的协同发力。富平大地上的蓬勃生机与创新实践,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与使命感。
注: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奶山羊养殖场
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认真梳理总结此次富平之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积极发挥文学院学子的专业特长,讲好富平乡村振兴故事,传播非遗文化魅力,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思源学子的青春智慧与力量。点点“青芒”,心系乡野,振兴未来,必定可期!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苏鑫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