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纸铺开,剪刀轻转。7月23日的午后,佛山美陶湾一间工作室里,细碎的光斑透过雕花木窗洒在案几上,省级非遗剪纸传承人熊老师的指尖正跳着一支"无声的舞"。佛山大学禅艺律动队的队员们屏息围坐,看着一张普通红纸在她手中渐渐绽放出细腻的花纹。
图为熊老师现场勾勒剪纸样式
"听,这是剪纸的声音。"传承人突然停下动作,举起半成品轻轻抖动,纸屑簌簌落下,像下了一场细雪。队员们不约而同向前倾身——这一刻,传统技艺的魔力具象成触手可及的沙沙声
图为队员们潜心学习剪纸 访谈中,剪刀成了最好的语言。当被问及创作灵感时,传承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取出一张未完成的"醒狮"剪纸。"狮子的鬃毛要这样走刀,"她的手腕灵巧一转,纸面上立刻浮现出流畅的曲线,"每一道转折都是它在呼吸。"队员们的笔记本上,速写的笔迹不知不觉模仿起剪纸的韵律。
图为队员正在访谈熊老师
最动人的时刻出现在教学环节。传承人亲自教学如何剪出这栩栩如生的效果,他们的影子投在宣纸上,一高一矮,却同样专注。"别怕剪坏,"察觉到对方的紧张,她轻声说,"剪纸最宽容,错了就变成新的创意。"果然,队员不小心剪出的锯齿边,经点拨后化作了一排别致的装饰纹样。
图为熊老师现场教学
离开时,每个队员都收到一份特殊礼物——一份自己手工制作的剪纸。阳光透过镂空的图案,在每个人衣襟上投下流动的光影。这场对话没有宏大的宣言,但所有人都记住了传承人最后那句话:"非遗不是博物馆的展品,而是活在每个人手上的温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昭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