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力筑梦乡村振兴 —— 广州华商学院“星火筑乡” 突击队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24 01: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永浩   阅读 8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黄永浩 冯显棋)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青年力量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鲜活动能。广州华商学院“星火筑乡”突击队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号召,于7月8日至18日深入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开展实践调研,以“察实情、献良策、办实事”为主线,在田野间践行使命,在实践中书写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初抵坝仔,锚定方向

7月8日,广州华商学院“星火筑乡”突击队从广州白云站出发,抵达韶关翁源县坝仔镇。下午,突击队与镇团委书记举行座谈会,深入了解坝仔镇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及民生需求,明确以“乡村产业振兴”“基层治理创新”为核心的调研方向,聚焦特色农产品推广、青年返乡创业扶持等当地需求。

图为突击队员与坝仔镇政府举行座谈会。黄永浩供图。

随后,队员们实地走访镇政府周边,考察基础设施、商铺分布与环境卫生,直观感受镇貌与人文气息,为后续调研奠定基础。此次初访,突击队既明晰了工作方向,又通过实地观察印证了座谈信息,让实践调研迈出坚实第一步。

村落调研,触摸乡脉

7月9日,突击队深入坝仔镇村落开展调研。上午,队员们在良星村与村书记交流,了解人口结构、产业基础及典型村建设情况,重点关注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完善度与文化活动中心利用率。

图为突击队员在良星村吴主任带领下绕村考察。冯显棋供图。

当日下午,前往中洞村,围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收入来源,以及老龄化问题与应对措施展开探讨,发现劳动力不足、青年流失等制约因素。傍晚,队员们探访741矿洞,追溯核工业历史,感悟先辈奉献精神,认识到乡村振兴需兼顾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为调研增添历史厚重感。

图为突击队员在中洞村与邓书记展开交流。冯显棋供图。

图为邓书记为突击队员讲解741铀矿工业旧址的历史。黄永浩供图。民生聚焦,全景扫描

7月10日至13日,突击队聚焦镇区民生领域。10日,通过问卷调查商户,了解生活满意度、盈利状况及留守群体现状;走访卫生院,调研医保政策落实、诊疗能力与转诊机制。13日,走进中心小学,察看硬件设施,关注师资、课程与课后服务;调研农贸市场,掌握农产品流通、商户收益及市场管理问题。这一系列调研全面覆盖医疗、教育、商贸等民生领域,收集到一手数据与实际需求,为勾勒镇域发展全景、制定针对性方案提供了扎实依据。

图为突击队员考察坝仔镇中心卫生院。黄永浩供图。实践赋能,激活动能

7月12日至15日,突击队将调研转化为实践行动。12日,深入百香果、香水柠檬种植区,了解种植与流通情况后,化身“新农人主播”直播助农,拓宽线上销路。14日,探访客家围楼,倾听历史故事,思考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路径;走进兰花基地,调研培育技术、市场销路及农户增收情况,探索产业升级方向。15日,考察稻田,与农户交流,收集优质稻种、销售渠道、惠农政策等需求,形成“技术+渠道+政策”帮扶思路,用实干为乡村注入活力。

图为突击队员考察湖心坝兰花基地。黄永浩供图。

图为突击队员走访湖心坝长安围客家围屋。黄永浩供图。

图为突击队员考察镇区稻田。冯显棋供图。成果总结,校地协同

7月16日至18日,突击队进入成果总结阶段。队员们系统梳理10天调研数据,按“产业—民生—文化—青年”维度整合,形成含“产业画像”“服务清单”及12项具体建议的调研报告。18日,向坝仔镇政府汇报,针对良星村设施利用、中洞村产业发展等问题提出精准对策。镇政府高度认可调研成果,认为报告 “精准切中乡村振兴要害”,所提建议 “贴合实际、操作性强”,并明确将相关措施纳入村级发展规划,同时提出与广州华商学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让青年智慧持续服务地方发展。这种 “调研 — 实践 — 转化” 的闭环,不仅是对突击队工作的肯定,更体现了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模式。

图为突击队员在坝仔镇政府召开工作总结汇报会议。冯显棋供图。

从初抵时的方向初探到离别时的成果落地,广州华商学院“星火筑乡” 突击队以 “星火聚火” 的担当,诠释了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此次实践证明,青年大学生既是乡村振兴的观察者、记录者,更是参与者、建设者。未来,随着校地合作的深化,必将有更多青春力量汇入乡村振兴大潮,让 “星火” 之光燎原乡野,共同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永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