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非遗活态传承,播撒文化薪火 ——丽水学院浙江非遗公益课堂创新实践与传承人生态研究团队探索浙江非遗

发布时间:2025-07-24 00: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思婧|文 郑沁茹|图   阅读 212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探寻非遗传承新路径,播撒文化薪火,7月5日至20日,丽水学院浙江非遗公益课堂创新实践团队与传承人生态研究团队奔赴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围绕茶、酒、饮食及金石文化,开展调研与公益实践。

首先,团队走访了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西泠印社、绍兴黄酒博物馆、瑞安非物质遗产馆、缙云烧饼总部等地,实地体验了中国茶艺、黄酒酿造、金石篆刻、瓯窑烧制、缙云烧饼制作等非遗技艺,并采访这些技艺传承人,记录非遗技艺口述史,研究传承人的坚守历程。

在中国茶叶博物馆,成员们跟随AI讲解员,系统学习了西湖龙井从种植到饮品的全过程,在黄酒之乡绍兴,了解了黄酒的起源、酿造工艺等,在西泠印社从随处可见的金石篆刻作品中感受古今的艺术交融。

在缙云烧饼总部,成员们深入了解到缙云烧饼的历史文化以及烧饼的种类,除了经典的梅干菜鲜肉馅,更新牛肉馅、蛋黄馅等创新口味,并开发了丰富的烧饼主题文创产品。在政府支持和传承人努力下,非遗文化积极融入新元素,焕发出蓬勃生机。

期间,团队成员对缙云烧饼传承人进行采访,了解到传承最大的挑战是制作烧饼的辛劳,需要每天早起忙碌十七八个小时,在炉温控制、烧饼翻面等环节仍存在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尽管有困难,传承人也在积极尝试创新,让远在他乡的游子都吃上地道的缙云烧饼。值得一提的是,缙云烧饼已于2016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此外,团队成员还跟随着传承人亲身体验了烧饼的制作过程。传承人通过最朴实的描述为团队成员讲解了烧饼的制作过程。

随后,团队将沿途收集的非遗文化体验“宝藏”送进万地爱心儿童福利院与莲都区青少年宫。成员分组设计了不同非遗技艺的体验环节,包括:瑞安蓝夹缬宣讲与手绘帆布包活动、金石篆刻与趣味刻印章活动、缙云烧饼非遗文化创意课堂等,激发了孩子们对非遗的兴趣,使其获得沉浸式的非遗体验。

团队还对参与活动的孩子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非常愿意参加学校或者社区的非遗体验课,并且希望非遗课程以游戏化形式开展。这为团队接下来在推广非遗文化的形式上指明了方向。

通过此次调研,团队不仅深入了解了浙江各地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更通过获得宝贵的传承人口述资料和进行亲身体验,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团队将整理传承人口述资料与非遗文化历史,深入分析其坚守的心路历程;开发更多寓教于乐的非遗体验活动,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旨在吸引更多人关注浙江非遗,共同推动其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

【一审:李丽芬 二审:何淑娟 三审:雷园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沁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