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见行远实践团五德并举至远乡,多元课程育星光

发布时间:2025-07-23 23: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钟丽冰   阅读 21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钟丽冰)7月14日至20日,湛江科技学院文化传媒学院育见行远实践团奔赴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中心小学,携“行至远乡,育见星光”之志,开展为期五天的支教活动,为乡村儿童筑起“五育融合、安全守护”的星光成长矩阵。

怀揣热忱服务乡村、真情浇灌奉献青春。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鼓励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服务基层的号召,湛江科技学院育见行远实践团奔赴阳西县沙扒镇中心小学,成功开展了以“行至远乡,育见星光”为主题的暑期支教活动。在五天时间里,团队聚焦学生全面发展,创新设计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多元化课程,从趣味实验到急救知识,从音乐舞蹈到心理辅导,力求为远乡的孩子点亮知识的“星光”,播撒希望的种子。

图为育见行远实践团在校门口合影留念 易思辰供图

五育融合至远乡,多元课程润童心

本次支教活动聚焦乡村儿童综合素质拓展与暑期陪伴,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多元化、趣味性强的课程,涵盖德、智、体、美、劳多个方面,旨在激发学习兴趣,开拓视野,传递关爱。活动首日举行了温馨的班级见面会与揭牌仪式,通过自我介绍和校长寄语,迅速拉近了师生距离,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图为揭牌仪式实践团与校长合影留念 易思辰供图

趣味科学实验课上,孩子们与老师一起,探索化学实验“法老之蛇”的奥秘。当团队成员备好白糖,加入小苏打;当酒精点燃,火焰缓缓燃烧;当发现“法老之蛇”慢慢出现,孩子们发出一阵惊呼,感叹一些常见的物品竟然能发生如此神奇的现象。孩子们一边因未知的危险而后退,一边又因强烈的好奇心而忍不住上前,每一声惊叹,每一寸挪动的步伐,无一不点燃着孩子们眼中的科学星光。

图为趣味科学实验课学生动手加入实验材料 陈俊成供图

计算机课是孩子们了解现代科技原理的重要课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后,团队成员给孩子们带来简单的编程教学,带领孩子们接触信息世界,激发对科技的兴趣。

图为计算机课老师向学生介绍常见快捷键堂 莫子荣供图

“以漆为笔,以水为画,一半人为,一半天成,出水前充满未知的惊喜”。漆扇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瑰宝,已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玩转漆扇课上,团队成员带领孩子们一起感悟这项传统美术工艺的制作。当素白团扇与蓝靛漆液完美融合,抽里水面的刹那,孩子们屏息如待花开。课堂上,孩子们将古法技艺淌成掌心星河,每一次意外的晕染,都是创造力的胎动。

图为玩转漆扇课老师向学生示范漆扇制作步骤 易思辰供图

趣味诗词课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领学生感受中华语言之美;音乐舞蹈课让孩子们在节奏与律动中释放天性,感受艺术之美;美术课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体验绘画的乐趣;书法课引导学生领略汉字书写艺术,培养专注力和审美情趣。

图为趣味诗词课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颜世海供图

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设置了每日清晨的读书分享会及课前英语小课堂,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播撒阅读种子,鼓励孩子们分享阅读心得,爱上阅读;精心设计的“户外游戏与游园会”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锻炼身体,增进友谊,体验团队协作的快乐;每天下午固定的作业辅导时间,全体成员化身“作业辅导老师”,耐心解答疑惑,辅导暑期作业,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支持,夯实学业基础;观看教育影片并撰写观后感则引导孩子们独立思考并勇于表达。

图为课前英语小课堂老师为同学讲解单词发音 许竞文供图

五天课程中,团队成员对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教育也并未落下。防溺水安全教育课上,团队成员准备了朗朗上口的“溺水自救歌”,当整齐而响亮的朗读声在教室中久久回荡,仿佛一颗颗安全的种子,正随着那朗朗书声,深深埋进每一位同学的心田。这些关乎生命的防溺水安全知识,必将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化作日后面对水域时的警觉与谨慎。同步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团队成员设置“情绪盲盒”小游戏,让学生们主动分享喜怒哀乐,在轻松氛围中学会正视情绪、接纳自我。

图为防溺水安全教育课老师向学生提问 陈俊成供图

预防校园霸凌课上,团队成员帮助学生识别和应对霸凌行为,营造友善校园环境;生活急救知识课上,教学普及基础急救技能,提升孩子们的自救互救能力

图为预防校园霸凌课上老师向学生讲解如何辨别校园霸凌 曾诗颖供图

活动最后一天,实践团举行了温馨而隆重的“结课仪式暨颁奖典礼”,回顾了精彩瞬间,并为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发奖项,为本次支教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图为颁奖仪式后实践团与学生合影留念 易思辰供图

星光点点映成长,行远育见结硕果

五天时间里,孩子们与实践团共同完成了50副独一无二漆扇作品,二十五副书法作品和绘画作品…趣味实验课使小苏打的化学名称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给孩子们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同时,孩子们安全知识掌握率提升,学生们能演示基础急救操作。几十名乡村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巩固了学业知识,更拓宽了视野,提升了科学素养、艺术修养、安全意识和心理健康水平。多元化的课程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欲望,自信的笑容在他们脸上绽放。同时,实践团成员在备课、授课、活动组织、团队协作、沟通应变等各方面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和提升。他们用真诚和汗水,深刻理解了“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真谛。

图为学生与自己的漆扇作品合影留念 颜世海供图

五天朝夕相处的时光,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和求知的眼神,成为成员们最珍贵的收获;成员们的耐心陪伴和悉心教导,也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温暖的印记。离别时的不舍,印证了这段双向奔赴的珍贵情谊。

图为美术课结束后全班同学成果展示 莫子荣供图

“育见行远”实践团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深入基层,服务乡村教育,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精神。“行至远乡,育见星光”的口号,在每一次课堂互动、每一次游戏陪伴、每一次真诚交流中得到了生动诠释。团队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分享实践点滴,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和儿童成长。本次精心设计的课程体系、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团队协作经验,也为实践团未来持续开展类似支教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育见行远,步履不停

当孩子们跳完最后一支舞蹈,当书法练习落下最后一笔,当诗词朗诵声渐远…五天的“星光之旅”画上句点。这支携带多元课程火种的青年队伍,用科学实验的炫光、漆扇流转的彩韵、急救知识的温度,在远乡孩童心田种下不灭的星火。

图为学生与书法老师合影留念 许竞文供图

“行至远乡”是脚步的丈量,“育见星光”是灵魂的共鸣。“三下乡”支教活动虽已落幕,但“育见行远”实践团成员心中那份为乡村教育贡献力量的热情永不熄灭。他们带走的,是孩子们依依不舍的目光和沉甸甸的收获;留下的,是知识的火种、开阔的眼界以及对未来更美好的憧憬。实践团成员们表示,这段经历将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激励他们继续前行,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让更多乡村的“星光”被看见、被点亮。育见行远,步履不停,期待未来有更多青年力量加入,共同照亮乡村教育的振兴之路!(通讯员:钟丽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丽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