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乡村振兴实践团探访惠东“盖子狮”:非遗传承中的坚守与创新

发布时间:2025-07-23 23:4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卓怡   阅读 3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吴梓瑶、黄卓怡、陈楚娴、邹泳心)为深入贯彻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文化振兴,HT乡村振兴实践团近日奔赴惠州市惠东县稔山镇,探访省级非遗项目“盖子狮”,记录其传承故事,观察传统与现代碰撞下非遗文化的发展态势。

非遗课堂,薪火相传

7月22日,HT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来到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观摩了省级非遗“盖子狮”传承人陈志豪为当地儿童开设的公益课程。课堂上,陈志豪灵活操控狮子演示动作,孩子们在其指导下模仿基本步法,实践团成员见证了非遗文化通过趣味教学向青少年群体传播的过程。

三个“五年计划”书写坚守与创新

在与实践团成员的深度访谈中,陈志豪介绍了“盖子狮”的历史与特点。“盖子狮”始于明代军旅,因舞步威猛刚毅获御赐“狮王”称号,狮头的“王”字纹、脊背的帝王黄,体现其作为军队士气象征的历史;3.6米的狮身、狮头的色彩组合及颈部蕴含五行哲学的青、赤、黄、白、黑配色,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上,“盖子狮”仅由习武之人驾驭,需具备力量与恒心,“先扎好马步,才够资格碰狮头”是其传承的基础要求。

为适应时代发展,“盖子狮”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进行了创新:狮头重量从10斤优化至6斤,降低了学习门槛,更适应现代表演需求。陈志豪向实践团分享了他的传承计划:2011年至2015年,通过县级赛事打响知名度;2016年至2020年,冲刺市级非遗并扩大传播;2021年至2025年,目标直指省级非遗,联动政府资源深化影响力。他表示:“传统需要创新,但不能忘记‘盖子狮’的根。”如今,“盖子狮”已融入现代舞美元素,走进校园和文旅活动,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亮点。  

非遗传承接力赛,青春赋能正当时

HT乡村振兴实践团成员从旁观到体验,从记录到献策,全程参与非遗传承活动。他们表示,文化振兴需要多方合力,而青春力量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展现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也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了新思路。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传统与创新的碰撞,正让“盖子狮”焕发新的生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卓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