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3时,山东大学“益”程山水调研团成员带着青春的朝气与求知的热情,走进了绿树掩映的东明县城关镇郝寨小学,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调研之旅。在郝寨小学窗明几净的老师办公室内,调研团成员郭昕妍、郝寨小学校长沈巧云展开了一场深入而富有温度的访谈交流。成员们围坐桌前,专注倾听沈校长讲述乡村教育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聚焦发展根基:倾听乡村小学的脉动
访谈伊始,调研团成员便围绕学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课程设置等核心问题展开提问。沈校长如数家珍,详细描绘了学校近年来在硬件设施上的显著改善——崭新的课桌椅、逐步完善的图书室,也坦诚分享了打造特色课程、引进专业师资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成员们手中的笔快速记录着,关切的目光捕捉着乡村小学最真实的发展根基。
图为调研队员对校长进行访谈
见证公益赋能:感受点滴改变的力量
当话题转向公益力量对乡村教育的助力,沈校长的讲述充满了真情实感。她动情地列举了生动的案例:爱心捐赠带来的科学实验器材,点亮了孩子们探索未知的眼睛;寒暑假期间大学生志愿者的接力支教,有效缓解了音体美等专业师资的短缺;精准的公益助学项目,则为家庭困难的孩子插上了继续求学的翅膀。“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帮助,实实在在地改变着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和未来可能。”沈校长的话语,让调研团成员真切感受到了公益为这所乡村小学带来的涓涓暖流与勃勃生机。
共话振兴未来:探寻教育与乡村的同频共振
在探讨乡村小学与乡村振兴的深刻关联时,双方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沈校长强调,乡村小学是本土人才的“摇篮”,承载着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的重任;同时,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也必将为学校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优渥的环境。调研团成员们则结合公共管理、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积极探讨如何通过提升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置,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续、更强劲的内生动力。
图为调研队员在郝寨小学正门留念
此次郝寨小学之行,山东大学“益”程山水调研团不仅身入基层,更通过面对面的深度交流,触摸到了乡村小学发展的真实脉搏,深刻理解了公益力量在其中的精准靶向作用,更清晰地勾勒出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美好图景。调研团不仅为相关研究积累了宝贵的一手素材,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教育的振兴注入了汩汩不断的青春活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周圣喆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