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7日讯(通讯员 卢耀尊)盛夏如期而至,成长之旅亦未曾停歇。2025 年“七彩假期·志愿一夏”番禺区中小学生暑期志愿服务成长体验营于7月14日至15日正式拉开帷幕,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绿美青禾”实践团携手多方力量,开启了一场“科普+实践”的探索之旅。在妙趣横生的粤语课堂中,学生们沉浸于方言的独特魅力,领略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在动手动脑的水火箭实验环节,他们亲身触摸科学的奇妙,激发探索未知的热情。在关乎生命安全的防溺水科普课程里,学生们筑牢安全防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贴近生活的高铁安全课堂上,解锁出行必备知识,提升安全出行素养。最终,学生们化身为小小志愿者,奔赴广州南站的服务岗位,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践行社会责任,为这个暑期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图为本期成长体验营学员合照
粤语趣味课堂
粤语课堂遵循“识趣—练巧—比拼”的教学路径逐步展开。志愿者老师首先展示粤剧脸谱,讲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与技巧门道,为学员开启粤语学习的趣味之门。随后,引导学员们学习绕口令“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国歌”,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拆解粤语的声调特点,让学员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发音技巧。
▲图为实践团志愿者老师正在进行粤语教学
课堂互动环节更是精彩纷呈:学员们分组进行猜脸谱游戏,接力挑战绕口令。在欢声笑语中,巧妙地掌握了粤语发音的精髓,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能力,为粤语学习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图为学员正在挑战接力绕口令
水火箭互动实验
在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青少年们亲手制作并发射水火箭。通过瓶内高压空气瞬间释放推动水流喷出的原理,水火箭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成功升空。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员试飞制作完成的水火箭
这一趣味实验不仅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气体膨胀、动量守恒与机械能转化等物理规律,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孩子们在实践中锻炼了动手能力,体会到了科学的魅力与乐趣。
防溺水知识科普
在防溺水科普课堂上,志愿者老师通过案例分析与动画演示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池塘、河流等水域潜藏的危险隐患,生动形象地呈现了溺水事故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图为实践团志愿者老师正在进行防溺水知识授课
随后,志愿者老师详细演示了溺水时的自救与呼救技巧,通过现场模拟操作,让学员们直观地掌握了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应对,确保自身安全。课堂上,着重强调了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引导学员将其牢记于心,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切实增强学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高铁安全课堂
在高铁安全课堂上,志愿者老师借助生动的动画演示与情景模拟,引导学员们深入了解高铁安全标志的含义以及乘车过程中的禁忌事项。
▲图为实践团志愿者老师正在进行铁路安全教育
从高铁驾驶员的操作规范,到乘客应遵守的乘车准则,老师全方位拆解高铁出行的安全要点,将抽象的安全知识转化为直观可感的内容,确保学员们能够真正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为他们的出行保驾护航,让安全意识贯穿于每一次高铁之旅。
南站“志愿+”体验
在带领同学们前往广州南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之前,志愿者老师进行了周密而细致的岗前培训。首先对广州南站的站内布局、功能区域以及各类指引标识进行了详细讲解,确保青少年们能够熟练掌握站内导航要点,为旅客提供准确、高效的方向指引。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学员一同在广州南站上岗服务
培训结束后,青少年志愿者们在志愿者的带领下,迅速投入南站体验志愿服务活动中。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在南站到达大厅和地铁口。
▲图为志愿者正在为长者查看最近的停车场
▲图为志愿者在地铁口为旅客指引方向
在广州南站到达大厅,实践团成员与青少年忙碌的身影成为了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他们时刻关注着出站旅客的需求,主动为初到异地、对周边环境陌生的旅客提供帮助。面对这些旅客,志愿者们耐心地指引方向,详细介绍公交、地铁、出租车等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路线,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前往目的地。
在过去的两天中,青少年们于粤语课堂中领略了广府文化的独特韵味,于水火箭实验中领略科学的神奇魅力,于防溺水课堂中筑牢了生命安全的坚固铠甲,于高铁知识课堂中解锁了出行的奥秘,更于广州南站的志愿服务岗位上亲身感受了奉献的温度与意义。每一份收获都熠熠生辉,而精彩的旅程才刚刚拉开帷幕。据了解,未来的一周里,这群少年将从石壁街青年之家出发,到车站、社区与河岸,引导、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尽己所能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卢耀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