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何祖云 唐江南 颜油明) 夏日的火冲村,山峦叠翠。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志愿服务队一队为村里的孩子们筹备了一场如火如荼的水火箭制作与发射活动,成为这个夏天最难忘的科学印记,为乡村科普之旅画上活力满满的一笔。
活动筹备时,队员们就卯足了劲。采购材料、调试装置、设计教学环节,反复打磨每个细节,只为给孩子们呈现一场“科学魔法秀”。“想让孩子们亲手触摸‘火箭发射’,把科学的好奇种进心里。”队员们怀揣期待,提前布置好场地,等待与孩子们的奇妙相遇。
下午三点,孩子们涌入篮球场,科学探索正式开场。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围着志愿者,面对一个个好奇的目光,志愿者化身温柔又专业的“科学引路人”,用最浅显、最生动的语言,一点点拆解水火箭的奥秘。讲解水火箭与真火箭相通的原理时,队员们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说道:“大家看呀,水火箭和真火箭原理是相通的哟,就像咱们给气球吹气,一松手气球会‘嗖’地飞出去,水火箭就是靠水和空气的压力,‘使劲儿’往上飞呢!”
图为志愿者讲解水火箭原理 何祖云摄
到了讲解牛顿第三定律,队员们更是绞尽脑汁,找来了生活里常见的例子类比。“就像咱们划船,船桨往后划水,水就会给船一个向前的力,这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水火箭发射也是同样的道理呀。”每讲一点,队员们都会停下来,看看孩子们的反应,遇到有孩子没听懂,就弯下腰,耐心地再讲一遍,直到孩子眼中露出明白的光亮。
图为志愿者讲解水火箭组装过程 何祖云摄
在指导孩子们组装水火箭时,队员们更是细致入微。从装水的量该怎么把握,“水不能装太满,要给空气留够‘使劲’的空间,大概装到瓶子的三分之一就好啦” ,到喷嘴安装时怎么对准位置,志愿者们手把手,一个一个孩子地教。遇到孩子紧张得小手发抖,队员们就轻轻握住孩子的手,轻声安慰:“别着急,慢慢来,我们一起装。” 孩子们也都仰着小脸,睁着求知的眼睛,紧紧跟着队员们的节奏,认真学习每一个步骤,生怕错过任何一个能让水火箭飞起来的小细节。
实操阶段,热闹值拉满!孩子们围在水火箭旁,像一群好奇的小探险家。队员们蹲着,手把手教装水、安喷嘴、控制打气节奏,“水装半瓶最‘听话’”“打气时感觉‘憋闷’了,就是要发射的信号” ,耐心指导里藏着满满的科普温度。遇到失败,孩子们也不气馁,调整参数再试,在试错中摸索科学规律。
最激动人心的发射时刻终于到来!随着 “3、2、1,发射!” 的指令落下,高压气体瞬间推动水流喷射而出,水火箭像被赋予了神奇魔力,“嗖” 地一下迅猛窜向天空。它笔直地冲上云霄,尾部拖着晶莹的水线,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 。当看到水火箭成功飞至几十米高空,孩子们瞬间沸腾,欢呼声如浪潮般盖过夏日蝉鸣,一个个撒腿追着水火箭奔跑,那雀跃的身影里,满是对科学魔力最纯粹、最炽热的向往,仿佛要跟着火箭一同探寻天空的奥秘 。
图为孩子们成功发射水火箭 何祖云摄
这些腾空的水火箭,不仅仅是塑料瓶与水流的碰撞,更是一颗颗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里扎下了根。当他们望着火箭坠落的方向,眼里闪烁的不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原来平凡的物件能创造奇迹,原来知识真的能让梦想“升空”。而这份由实践点燃的热情,或许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指引他们去探索更广阔的宇宙,成为点亮人生的星火。
这场水火箭活动,是“三下乡”科普的生动注脚。志愿服务队以趣味实验为桥,把深奥科学变得可触可感,在乡村孩子心里播下探索的种子。即便“三下乡”行程渐近尾声,这份点燃的科学热情,会持续在火冲村蔓延,助力乡村孩子以知识为翼,飞向更广阔的未来 。
通讯员 何祖云 唐江南 颜油明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颜油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