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部署,西南交通大学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建的“新工启航”实践队,于2025年7月16日走进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成绵路小学,正式启动以“新工启航·智启童心”为主题的“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聚焦“成长陪伴全程相随、科技启蒙深度融合实践操作”理念,通过课业辅导、新工科知识科普、实践操作指导等多元化形式,以科技力量点亮童心,以志愿温情护航成长,为中西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素养提升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注入青春动能。
▲图为 实践队员与学生合照
分层精辅导,文脉润童心
在作业辅导工作过程中,实践队员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兼顾不同年龄特征与性格特点,以个性化辅导方式传递志愿服务的温度与实效。对低龄学生,实践队员用趣味讲解和互动引导激发学习兴趣;对高龄学生,则通过启发提问和思路梳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构建知识体系。志愿者细心洞察需求,确保各年龄段学生都能获适配指导、学有所成,以温情服务助力学生成长。
▲图为 实践队员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科技播火种,实践筑根基
实践期间,实践队开展了丰富的新工科知识科普课程。从循迹避障小车的讲解与演示,到太阳能小车、盐水发电风扇、手摇发电机、智能光控路灯、水火箭的动手制作,再到趣味科学实验的操作与探索,实践团队以生动实例和亲手实践,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夯实其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基础。
实践队员首先向学生们系统介绍了循迹避障小车的工作原理,通过详细阐释了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功能作用,使学生们得以全面了解循迹避障小车的构成机制;在循迹避障小车的演示过程中,学生们专注追踪小车的运行轨迹,认真观察其循迹与避障的全过程,深入探寻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
▲图为 实践队员讲解循迹避障小车原理
▲图为 学生们观察循迹避障小车运动
此外,在实践队员的悉心引导下,学生们满怀热忱地投身到太阳能小车、光控路灯、手摇发电机等简易科技作品的制作中。通过实践队员们的耐心讲解与实操,学生们理解并掌握了太阳能发电原理、光敏电阻特性及电磁感应现象等相关知识,更在亲手操作中真切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紧密纽带,原本原本晦涩抽象的“新工科”概念也随之变得清晰可感。
▲图 为开展趣味科学实验
▲图为 学生动手制作智能光控路灯
▲图为 学生展示DIY太阳能小车
▲图为 学生尝试发射水火箭
乐中育品格,趣里长才干
实践队员始终秉持 “寓教于乐” 的教育理念,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有效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队员们带领学生们开展了太阳能小车竞速比赛,当学生们亲手制作的小车在赛道上疾驰时,他们的脸上满是兴奋与自豪;DIY创作时,学生们用画笔勾勒世界,在色彩与线条的交融中充分释放想象力;趣味科学实验课堂中,学生们惊叹于色彩碰撞的美丽、化学反应的奇妙。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放松了心情,更在潜移默化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使课余时光变得充实且富有意义。
▲图为 学生进行太阳能小车竞速赛
▲图为 学生DIY的太阳能小车
此次“新工启航”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是西南交通大学智慧城市与交通学院深化实践育人、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活动以“科技+教育”创新模式为抓手,精准对接党的二十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要求,不仅为当地儿童搭建起接触前沿科技的桥梁,实现了从“知科学”到“爱科学”的转变,也让青年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锤炼了自身专业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有机统一。
撰文 | 侯佳佳 刘涛
图片 | 冯闯
审核 | 冯琪祺 刘礼钊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