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宣传传播新农人经营运营经验。7月24日,延安大学三农学社“晨露”三下乡第六支队赴渭南市华州区君朝现代农业产业园进行参观调研。
队员与产业园负责人熊书记合影
团队成员首先在无花果种植区负责人马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无花果园区,在马先生的热情讲解下,队员们了解了无花果的种植结构、产业经营、种植技术等知识,君朝农业基地现有无花果田40余亩,分别通过塑料大棚及露天两种方式培育,利用露天培育无花果成熟快的特点,形成科学的错峰上市体系。其种植过程中深度融合了现代产业技术,大棚智能化程度高,管理效率较高。园区所产产品不仅覆盖西安本地市场,还远销外省,形成多渠道销售网络。但欣欣向荣的无花果田下也存在各种困难,据了解,近年来无花果生长期高温天气频发,导致结果率下降,制约整体产能。同时无花果产业园的投入成本高昂,对于资金链稳定的要求高,要求投入持续稳定。“困难肯定有,但是咱们总有办法克服”马先生这样说。
队员与无花果园负责人马先生亲切交谈
与无花果种植区隔街相望的是生姜种植区,生姜种植区负责人刘女士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生姜的生长环境与作业流程。队员还与几位菜农攀谈,了解了生姜的培育流程与病虫害防治方法。据了解,园区生姜种植使用滴灌技术,配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节省成本的同时保障了生姜品质。在销售端,则形成“固定中间商 + 自主拓展”模式,即既对接西安及周边批发市场,又聚焦电商平台、社区团购等新渠道。生姜产业园同样面临着一些困难,“成本是我们的‘心头大患’,生姜的除草、培土等精细化管理环节都离不开人工,同时肥料和用药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望着棚中忙碌的菜农们,刘女士这样告诉队员。
队员参观生姜种植大棚
团队成员最后采访了君朝村支部书记及君朝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熊永红同志,熊书记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园区的产业结构、运营模式与功能价值。他表示,由于传统蔬菜产业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经济效益低,园区目前积极推进特色品种作物种植。配套设施方面,园区内建有冷库二十多间,总容量六千多吨,其不仅运用于自身产品的存放,而且在销售淡季会广泛向周围农户收购积压蔬菜并存储,以图反季销售。“以往这种情况下菜农只能把蔬菜扔回地里,现在这样不止能延长我们的产业链,而且也挽回了他们的损失。”熊书记自豪地说。当被问到对现在农业发展的看法时,熊书记看着队员们这样说:“现在农业方面十分缺少你们这样的年轻血液,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熊书记认为,农业是国家的保证,面对近年来农业面临的成本上升、劳动力流失等问题,应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同时积极推广新技术、新管理模式,吸引年轻人才回流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队员们采访君朝村熊书记
通过本次参观采访,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引领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面对成本压力、劳动力短缺等挑战,我们更需要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人才振兴为支撑,推动农业向集约化、智能化转型。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用专业知识服务农村,用创新思维赋能农业,在广袤田野上书写青春答卷,为全面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青年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肖柏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