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通讯员冯梓铭 华赟子)2025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诗韵探行,雅聚传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泰州市斜桥社区,带领社区里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诗词文化之旅
现代中秋的童真记忆
在课堂的开场,团队成员周彦宏以温柔而亲切的语气,开启了一场穿越古今的文化对话。她与孩子们畅谈现代的中秋佳节,引导孩子们分享现代中秋的温馨场景——那阖家团圆的温馨画面、香甜软糯的月饼滋味,在孩子们的讲述中变得鲜活生动。有的孩子分享了和爷爷奶奶一起做月饼的乐趣,有的则描述了观赏中秋灯会的热闹场景,整个教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气氛热烈而融洽。
苏轼笔下的千年月色
课堂开始时,周彦宏抛出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问题:“千年前的中秋之夜,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这一问,瞬间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纷纷展开想象的翅膀,猜测着古人是否也会像他们一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仰望月亮。
图为主讲人周彦宏为孩子们讲解《阳关曲·中秋月》的故事背景。李婉婷供图。
课堂第一篇章聚焦于北宋文豪苏轼的《阳关曲·中秋月》。周彦宏以“文豪档案”形式,为孩子们勾勒出苏轼的生动形象——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家,不仅在文学与书画领域熠熠生辉,更以豪放奔放的词风,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在解析“暮云收尽溢清寒”时,她巧妙地将抽象的词汇转化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们轻松地领会傍晚云层散去、清凉寒意弥漫天地的美妙意境。在解读“银汉无声转玉盘”时,她借用了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将“银汉”娓娓道来,并以旋转木马缓缓转动的模样,类比“转”,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银河的静谧与月亮的悠然转动。
走进李白的诗意世界
课堂另一篇章,目光投向了唐代诗仙李白的《把酒问月》。周彦宏以李白最广为流传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为引,唤起孩子们对这位浪漫诗人的熟悉与喜爱。在讲解中,她延续了生动有趣的风格,将抽象的诗句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的生活场景使得孩子们逐渐走进李白的诗意世界。
诗词中的科学密码
团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时空对话”实验。周彦宏为孩子们准备了传声筒实验材料,引导他们思考:“如果我们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会是什么样子呢?”她结合“月球没有大气层”的科学知识,耐心讲解声音传播需要介质,而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便无法传播。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还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现场互动热烈。
图为周彦宏为孩子们科普月球与地球。李婉婷供图。
传统与现代的双向滋养
结束之际,团队成员与孩子们以及社区工作人员一同合影。此次活动意义非凡,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了中秋文化的深厚底蕴与诗词的独特魅力,更在他们心中悄然播下了热爱传统文化与科学知识的种子。
图为孩子们成功完成小实验,为实验成功和学习知识露出满意笑容。李婉婷供图。
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这些心怀热爱的小小少年,会带着这份对传统的眷恋踏上成长之路。他们的每一次探索,都将化作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的力量,让千年文脉在时光长河中始终焕发温润而耀眼的光彩。(记者 李婉婷 通讯员 华赟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梓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