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 7 月 25 日讯(通讯员 张莹、杨琳、梁诺、亢宇航、张敬江、鞠博文)7 月 25 日9时,由湖北大学 “文华小筑” 辅导员工作室指导的 “陌上花开” 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走进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白云村,开展了一场妙趣横生的扎染文化艺术课。作为传承非遗文化的特色实践活动,本次课程通过知识讲解、亲手实践、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让乡村儿童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溯源激趣,开启非遗之旅
课堂伊始,志愿者以 “一块白布如何变彩虹” 的趣味提问引入主题,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随后,志愿者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详细讲解扎染的起源与发展,重点介绍白族扎染的独特工艺与文化内涵。一位白族志愿者还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扎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在轻松氛围中走进非遗世界。
图为志愿者讲解什么是扎染 梁诺摄
巧手实践,体验创作乐趣
在实践环节,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孩子们进行扎染创作。从布料浸湿、折叠捆绑到染料调配、浸色固色,每一个步骤都耐心示范。孩子们发挥想象力,用皮筋、夹子等工具设计独特图案,看着白布在染料中逐渐晕染出绚丽色彩,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成就感。
图为同学们进行扎染实践 杨琳摄
成果展示,收获文化自信
课程尾声,孩子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 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似流动的云彩,每一件都独具特色。志愿者还引导大家讲述作品背后的创意,在分享中加深对扎染艺术的理解。看着亲手制作的手帕、书签,孩子们既收获了成就感,更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图为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扎染作品 杨琳摄
此次扎染文化艺术课是湖北大学 “陌上花开” 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暑期实践的重要内容。接下来,团队将继续围绕 “非遗 + 教育” 主题,开展剪纸、泥塑等系列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让更多乡村儿童在动手实践中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