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邹思逸 杨海丽 程子轩 熊雅璐 王一宁 仲亭诺 胡馨月)为传承地方文脉、厚植乡土情怀,7月14日至7月23日期间,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火支教团新洲队(以下简称 “新洲队”)立足新洲本土文化资源,精心设计系列乡土课程,以趣味互动、实践体验为载体,让地方文化在课堂中焕发新生。
水漾荷香,纸承一方清韵
从经纬交织到立体卷折,当承载新洲文化的彩纸轻盈跃入水中,便幻化成涨渡湖上清雅摇曳的纸荷。《折纸映荷:涨渡湖之韵》这一乡土文化课程,将涨渡湖的荷塘诗意、文化魅力折进彩纸里。
邹思逸首先通过展现涨渡湖美景、引入当地采莲民俗,在学生心中播下本土美学的种子;随后开展的对角折、剪波浪边等折纸技法教学,则通过视频拆解与分步示范,让涨渡荷花在孩子们的指尖绽放。从单朵荷花的立体塑造到荷塘场景的整体搭建,学生在卷折荷叶弧度、平衡画面构图中,既练就了精细动作,又领悟了自然与艺术的平衡。
图为邹思逸指导学生折叠荷叶
作品展示环节,孩子们积极分享折纸经验与设计巧思,让创意在交流中自由碰撞;而观察身边池塘的实践任务与“莲花仙子”关于民俗传承的寄语,则将课堂的荷韵延伸到真实生态和日常生活中,让美与环保意识一同扎根心底,也让新洲文化在孩子们的心田洒下芬芳。
图为学生展示折纸成果
花朝之约,锦漫邾城千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新洲花朝节文化的浪漫气息与深厚底蕴在蔡晓的《百花仙子之约》课上生动呈现。
课程伊始,蔡晓通过细节丰富的节日景象图带孩子们回顾花朝节的盛况;接着介绍花朝节的历史起源和“十二花神”的丰富内涵及美好寓意,将花朝节与自然紧密联系,使学生体悟花朝节独特精神价值与文化魅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在花朝节民俗介绍环节,蔡晓以图片提示与引导思考的方式,带领学生探索花朝节民俗活动、领悟花朝民俗背后的故事与意义,增强学生对乡土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图为蔡晓讲解新洲花朝节
新洲竹编,赓续匠心芳华
在《指尖上的竹编》课堂上,王越老师将竹编文化从集市转移到课堂之上,激发学生的童趣创意,尽显非遗文化“新活力”。
课程伊始,王越带领学生沉浸式感受竹编的千年发展历程,发掘竹编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接着她以纸条模拟竹条,让学生在兼具趣味性和安全性的纸编小鱼活动中感受竹编的独特工艺。在王越的指导下,学生用一挑一压的手法让纸条经纬交织、叠压固定,形成各具特色的纸编小鱼。以文化润泽心灵,以实践丰富体验,这节课凭借立体化的教程设计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体悟竹编艺术之美。
图为学生展示纸编小鱼作品
从涨渡湖的自然之韵,到花朝节的浪漫底蕴,再到竹编非遗的匠心传承,新洲队的乡土课程展现了新洲光辉璀璨的地域文化图景,让孩子们充分领略到家乡的魅力,也在心中种下传承与弘扬家乡文化的种子。未来,新洲队将继续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创新课程形式,让乡土教育在新洲土地绚烂生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熊雅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