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传情牵万里,西域融景聚同心——华科学子支教解码新疆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

发布时间:2025-07-23 18: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光瑜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石佳儒、叶紫涵)秋日的阳光洒满教室,“西域风吟——解码新疆的自然与人文密码”系列课程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拉开序幕。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童心同行,筑梦华科”支教队的叶紫涵老师与石佳儒老师携手,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新疆的深度探索之旅。从雄奇的自然地理到斑斓的人文画卷,再到创意迸发的手工实践,三堂课程层层递进,如同打开一扇扇通往西域的窗,让孩子们在光影与巧手间,触摸新疆的自然肌理与文化脉搏,读懂这片土地的多元与神奇。

▲图为叶老师、石老师和学生们合照

叶紫涵老师的自然地理课,率先为孩子们铺开西域的壮美画卷。叶老师以“西域风情”为切入点解析新疆自然地理。影像中,村落农田相映成趣;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沙在风中舞出金色弧线,勾勒出苍凉壮阔的西域画卷。她详解介绍了“三山夹两盆”的独特地形、“早穿皮袄午穿纱”的多变气候——这些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印记,无不展现着西域的神秘与独特,孩子们的目光追随着影像中的每一处景致,仿佛已置身那片广袤天地。

▲图为叶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自然地理课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 石佳儒老师的人文地理课,细数了各民族的特色节日——古尔邦节的欢歌、肉孜节的团圆,让节日的烟火气漫过屏幕。石老师还展示着雪白的长绒棉田、挂满枝头的葡萄沟,还有新能源基地的风车与光伏板,“这片土地既守护着传统,也在书写着现代化的篇章。”课堂上,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新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更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在时代发展中的活力与希望。

▲图为石老师正在给孩子们上人文地理课

课堂的第三部分是手工课,孩子们化身小小探险家,用画笔与彩纸拼接心中的新疆。课程中,叶紫涵老师引导同学们在卡牌上绘制新疆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独特生物。

▲图为叶老师在指导孩子们进行手工创作

孩子们用彩笔勾勒出沙漠的起伏沙丘、蜿蜒的沙漠公路、规则排布的草房格、连绵流淌的和田河,新疆岩蜥与白尾地鸦也栩栩如生。同学们在创作中悄然加深了对新疆自然肌理与人文脉络的理解。孩子们的作品童趣盎然:沙丘如真,岩蜥似活,每幅都藏着对新疆的美好想象。

▲图为孩子们正在展示手工作品

这场跨越千里的课堂,承载的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荆楚少年与新疆的距离在光影、讲述与画笔间渐渐消融,心中筑起了理解与认同的基石。民族团结的种子借秋日暖阳扎根生长,既化作参天的向往,也成为文化传承与民族同心的生动实践。

撰文 | 石佳儒、叶紫涵

图片 | 石佳儒、叶紫涵

审核 | 程光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光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