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百千万工程)号召,广州应用科技学院青禾筑梦实践队走进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开展为期七日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教育赋能、产业助力、文化传承”三大核心任务,通过开设特色支教课程、打造"合作社+大学生"创新助农直播模式、开展红色文化宣讲等多元形式,将青春智慧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为儒洞镇高质量发展注入鲜活力量。
7月12日上午,实践队指导老师侯荣程、黄建莲带领队长覃慧玲、洪洁仪、吴紫棋等核心成员,前往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开展深度调研。在合作社经理陈龙舟的引导下,团队参观了标准化种植基地与智能化分拣车间,与合作社社员陈锐珍就农产品售卖情况展开座谈。双方针对纪录片拍摄脚本、直播选品策略等事项进行细致磋商,重点讨论了如何通过镜头语言展现现代农业技术,以及如何设计互动环节提升直播转化率。
随后,队员们实地探访了百香果的生长环境与种植过程。作为西荔王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之一,陈锐珍社员在接受实践队队员采访时表示:“今年春节过后天气特别干旱,持续到五月的时候又接连不断地下起了大雨,花苞被雨水打掉了,而且积水还致使果子提前成熟,最终亩产仅仅几百斤,远远比不上往年一亩能达到一两千斤的产量。”
农业的脆弱性在此次调研中显露无遗。作为典型的"靠天吃饭"产业,气候变化与病虫害的双重冲击常使农户措手不及。百香果作为对水肥敏感的经济作物,其花芽分化需要15-25℃的稳定环境,果实膨大期对水分需求骤增,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减产。这种不确定性不仅考验着农户的种植技术,更对合作社的风险抵御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基于调研成果,实践队迅速组建新媒体工作组。设计组连夜赶制直播海报,将合作社农产品置于主图,突出介绍;剪辑组从五天的素材中精选片段,制作《百香传情》纪录片。
7月12日下午,烈日高悬、酷热难耐,却丝毫未能消减实践队队员们的助农热忱。队员邹翠珠、王乙惠、杨曼思身着整齐划一的队服,准时抵达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一场以百香果为核心亮点的农产品助农直播活动。此次活动意在搭乘网络直播的快速列车,助力合作社拓展线上销售路径,推动优质农产品冲破乡村界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直播期间,三位队员神采奕奕、妙语不断。她们不仅全方位、细致入微地讲解了百香果的清甜滋味、充足营养以及多元食用方法,还巧妙融入介绍了合作社的荔枝、圣女果等别具特色的农产品。除此之外,她们还大胆创新直播形式,主动与当下热门在线主播连麦互动,携手开展宣传推广工作,让这场助农直播愈发精彩纷呈、扣人心弦。
此次助农行动,青禾筑梦实践队以直播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他们凭借专业素养与创新思维,为儒洞镇农产品打开市场新通道,让特色百香果等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全国。实践队成员用青春热血与实际行动,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青春光彩,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壮丽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