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学院艺术学院“匠艺传薪火 执手传非遗”流动性志愿服务实践团三下乡完美收官

发布时间:2025-07-23 18:1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洋   阅读 3.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榆林学院艺术学院“匠艺传薪火 执手传非遗”流动性志愿者服务队,于2025年7月10日至26日专程赴榆林开展非遗宣传系列活动。期间,实践团不仅深入社区普及非遗知识,还走进当地民俗博物馆、非遗手工文化馆,通过支教互动与实地调研,全方位探寻非遗传承路径,让青春力量为传统技艺注入新活力。

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从西闫社区开启非遗体验之旅。在充满童趣的剪纸课堂上,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孩子们折、剪、刻,原本平平无奇的红纸,在一双双巧手下渐渐显露出花鸟的灵动、草木的鲜活。看着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惊喜,队员们更深刻地读懂了:剪纸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祖辈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平凡日子最真挚的热爱。

随后,榆林学院家属院的扎染体验区热闹非凡。志愿者们先向参与居民讲述扎染从秦汉起源到现代传承的故事,再示范捆扎、浸染的关键步骤。当大家将亲手扎制的白布浸入靛蓝染液,看着颜色由浅及深晕开,解开绳结后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纹路时,惊叹声此起彼伏——传统工艺的奇妙,就在这亲手实践中直抵人心。

最后一站,三官会社区的漆扇制作课堂充满仪式感。从打磨扇骨、调配漆色到细致描绘,志愿者们耐心指导孩子们完成每一道工序。当素白的扇面渐渐染上雅致色彩,浮现出山水、花鸟等纹样,孩子们轻轻抚摸着光滑的扇面,真切体会到“匠心”二字的重量:它藏在反复打磨的耐心里,藏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中。

十七天的活动里,实践团成员完成了从“非遗旁观者”到“文化传承人”的蜕变。当青春的创意与传统技艺碰撞,当年轻的身影活跃在非遗传播一线,这份对非遗文化的敬畏与热爱,正让古老的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别样光彩。

(杨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1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