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萤火虫”支教团:以萤烛微光,燃亮深山振兴路

发布时间:2025-07-23 18:0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悦   阅读 1.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盛夏七月,湘西山峦层叠,中南大学“2025萤火虫计划”支教团的行囊,再次落在溆浦县让家溪的土地上。这一次,23天的朝夕相伴,他们要在教育的“贫瘠土壤”里,播撒知识与希望的种子,让深山孩子的求知路,成为乡村振兴的“向上生长轴”。

(图1:志愿者们初到让家溪的合影)

困境中启程:以青春叩响山门

深山教育的“枷锁”,比想象更沉重:破旧的实验器材,让物理课成了“纸上谈兵”;滞后的家庭教育观念,把孩子们的视野锁在山坳里。但7月4日,当支教团成员背着行囊踏入让家溪,这群年轻人眼里,看见的不是“困境”,而是“使命”——要让课本的知识活起来,让山外的世界“走”进来。

校门口的合影里(图1),“萤火虫”们的笑带着奔赴使命的滚烫。教室中(图2),家长眼里“望子成才”的期许、孩子眸中“渴望山外”的星光,瞬间化作支教团前行的号角:“要把知识掰碎了、揉软了,播撒到孩子们心里!”

(图2:第一天上课教室里的家长和孩子们)

课堂上破局:让知识照进现实

(一)文化课:把“遥远”变“可触”

(图3:师生同书古诗)

语文课堂(图3),《题西林壁》不再是课本里的印刷字。老师带着孩子们同书共写,粉笔与笔尖的沙沙声里,“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哲思,顺着歪扭却认真的字迹,渗进孩子们心里——就像刚破土的嫩芽,透着对文字最纯粹的敬畏。

(图4:验电器实验中,孩子们眼藏科学光)

物理课(图4)更是“魔法现场”:橡胶棒轻触验电器,金属箔片“唰”地张开的瞬间,课堂炸开了锅!“原来电荷长这样!” 孩子们的惊叹里,课本上的“电学理论”,变成了眼前跳动的火花,点燃的不仅是好奇心,更是“用科学破局”的种子。

(二)成长课:给人生搭“脚手架”

(图5:性教育活动课上认真听讲的同学们)

性教育课堂(图5),PPT展开DNA图谱的瞬间,孩子们的“害羞”化作专注——志愿者用科学当灯,照亮成长的懵懂;

此外,志愿者们还设置了其他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理想信念课上,“大学是什么样?山外有什么?” 的提问,让孩子们第一次踮脚张望“远方”;“海姆立克急救法怎么做?”的演示,教他们握住守护安全的“锁钥”;“追星该追什么?利弊如何权衡?”的辩论,磨亮他们思辨的“锋刃”;“哪些价值观值得用一生坚守?”的拍卖,帮他们锚定初心的“坐标”……志愿者们把“安全、思辨、理想”,一点点砌进孩子们的成长里。这些课,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给深山孩子的人生“搭脚手架”:让他们知道,山外有辽阔的世界,脚下有向上的阶梯。

离别时传承:让萤火成炬火

(图6:孩子们给老师的祝福画作)

离别的黑板(图6),画满了“小尹老师要开心”的涂鸦;志愿者的信封里,藏着对“课堂专注”的肯定、对“实验勇尝试”的点赞,更埋着“山高路远,自有微光”的期许。孩子们红着眼眶回赠的画,笔触虽拙,却把二十多个日夜积攒的情谊,浓墨重彩地泼在纸上。

这趟支教,早已超越“23天的陪伴”:中南大学与让家溪共建的“思政教育基地”,让“萤火”有了传承的根——明年盛夏,还会有新的“萤火虫”飞来;而今年埋下的知识种子,正悄悄发芽:有的孩子说“想考山外的大学”,有的默默把“科学梦”藏进书包……

“萤微敢耀,星火能燎”,这群年轻人用行动证明:支教不是“单向付出”,而是一场“双向点燃”——孩子们被知识点燃希望,志愿者被纯粹点燃热爱,深山被教育点燃振兴的可能。当万千萤火聚成炬火,定能让乡村振兴的根系深扎沃土,让每个梦想都长成“刺破苍穹”的力量,更让教育公平的光芒,照亮深山的每一寸褶皱!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东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6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