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春风“化”雨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探索小岗精神滋养下的乡村振兴新样本

发布时间:2025-07-23 17:5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徐盈盈 刘拓航   阅读 4.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2日讯(通讯员徐盈盈、刘拓航)2025年7月21日,为深入探寻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农业企业的转型路径,临沂大学春风“化”雨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对公司厂长原继东展开专题采访。此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记录基层产业带头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探索与坚守。

▲图为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大门 赵旭东 摄

实践团成员走进位于小岗村的蒸谷米生产基地,原继东带领队员参观考察,详细介绍了蒸谷米的研发历程、产业优势及与小岗村的深度联结,展现了传统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实践。在产品展示区,原继东介绍,蒸谷米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学家的支持。团队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等机构专家合作,从稻谷品种筛选到加工工艺优化,攻克了十多项技术难题。他特别提到,袁隆平院士曾鼓励团队“把好米做精,让农民增收”,这句话成为团队前行的动力。在工艺展示台前,原继东详细解释了蒸谷米“浸泡—蒸煮—干燥”的核心工序优势:通过特殊工艺,稻谷中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保留率达80%以上,营养价值显著高于普通精白米,且米饭口感更有嚼劲,蒸煮时谷物清香更为浓郁,真正实现“一碗蒸谷米,健康中国人”的理念。

▲图为原继东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企业发展历史 赵旭东 摄

在座谈交流中,原继东回忆为何选择小岗村作为蒸谷米试验点时,给出了三个理由。他表示,首先,小岗村能为蒸谷米带来诸多赋能,这里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有利于蒸谷米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其次,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这里开展试验,能够借助小岗村的品牌效应,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蒸谷米。最后,小岗精神中“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特质与蒸谷米的创新发展理念不谋而合,这种精神激励着团队不断探索和突破。

▲图为原继东为实践团成员讲解蒸谷牌蒸谷米特色 赵旭东 摄

谈及企业与乡村的联结,原继东表示,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即便遭遇自然灾害,也将按保底价收粮。同时,企业优先聘用本村劳动力,使村民人均月收入较外出务工时增加近千元。他认为,小岗村的土地滋养了蒸谷米发展,企业则通过高于市场价的收购价和稳定岗位回馈乡亲,这是双方最实在的联结。

▲图为原继东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企业发展现状 赵旭东 摄

针对“如何吸引年轻人加入蒸谷米产业”的问题,原继东分享了两点经验:一是为年轻人提供充分施展能力的舞台,强调农业是需要新鲜想法的新赛道,扎根就能让才华发光;二是做好年轻人职业规划,让他们看到在农业领域长期发展的可能性。他鼓励年轻人多到田间地头,带着热爱扎根土地,让土地孕育更多希望。

▲图为原继东与实践团成员进行深度交流 赵旭东 摄

实践队队长董奥婷表示,通过此次采访,队员们不仅看到了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路径,更感受到基层产业带头人身上“敢为人先”与“扎根乡土”的精神融合。原厂长用行动告诉实践团,乡村振兴既要敢于突破创新,也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

▲图为原继东为实践团展示生产设备 赵旭东 摄

依托小岗村的资源禀赋与精神内核,安徽省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持续深化与乡村的联结,在乡土与创新的双轮驱动下,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拓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5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