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青年大学生团队非遗书房开展对鲁绣技艺传承人牛玉叶的采访

发布时间:2025-07-23 17:3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安红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2025年7月23日,非遗书房社会实践团深入泰安市鲁绣美丽工坊,针对鲁绣非遗技艺发展渊源、传承现状、风格特色以及鲁绣助残等问题对传承人牛玉叶进行了一期专访。

(图为实践团与鲁绣美丽工坊合影留念。罗鹏飞 供图)

牛玉叶,山东玉叶制衣有限公司总设计师,玉氏鸿叶品牌创始人,省级非遗鲁绣旗袍传承人,新泰市玉氏鸿叶服装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泰安市人大代表,山东省轻工纺织行业“齐鲁工匠”,山东泰山文华研究院“乡村振兴”非遗传承项目——鲁绣技艺培训导师,青岛大学锦绣齐鲁工作室专家顾问。1992年师从旗袍大师吴培荣,30年来专注旗袍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推动鲁绣文化传承与创新。

牛玉叶将自身的心血与民族文化精神熔铸鲁绣之中,创建鲁绣美丽工坊,传承非遗文化,助力民生,为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残疾人保护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这与她自身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据她分享,受家庭环境影响,她打定主意要去学一门手艺,于是她南下求学,到江苏徐州科技学院学习服装,机缘巧合之下,她认识了当时为宋美龄制作旗袍的吴培荣,并且师从于他,后也成为其得以门生。但求学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首先经济就是一大问题。面对这一困难,牛玉叶的母亲全力支持她,借2000元供她读书,揣着这2000元,牛玉叶心里满是复杂,2000元在当时,如果靠哥哥的工资,要不吃不喝三年才能攒下,那一年,牛玉叶也是村里唯一出去学习的女孩。自此,播种爱的信念便在她心中生根发芽,她想依靠自己的力量为更多人,尤其是女性以及弱势群体谋求出路,这也是她后期建立“非遗+就业”模式的服装培训学校,进行非遗助残的初衷。

(图为鲁绣工坊负责人向实践团介绍自己的经历。罗鹏飞供图)

通过5年日复一日的学习,牛玉叶掌握技艺回到山东,但当时鲁绣并未发展壮大,仍面临很多问题,牛玉叶带领团队不辞辛苦地前往全国各地进行学习,不断丰富发展鲁绣文化。通过与工坊负责人牛玉叶进行沟通,成员了解到鲁绣技艺的起源以及历史渊源,鲁绣技艺早在春秋时期便以存在,因其耐洗、耐磨的特性,又俗称为“衣线绣”,绣于人们的衣服上,也因此鲁绣不同于其他绣种,拥有独特的齐鲁印记、地域色彩和发展历程,集粗狂、细腻于一体,并且鲁绣的绣种非常多,不同地域的鲁绣也各具特色,共同组成了丰富的鲁绣文化。

采访中,牛玉叶还道出,中国非遗文化源远流长,作为非遗传承人,必须肩负起社会和文化传播的责任。新泰市注重于文化传承发展相结合,以非遗、文创为重点,打造集技能培训、手工艺品研发、制作展销于一体的“美丽工坊”,牛玉叶以此为契机,加入非遗助残、文化传承的团队,依靠残联、政府、社会的帮助,积极联系残疾人士,开办培训学校,为残疾人进行刺绣培训,并且打造“精品化”模式,助力残疾人的作品登上世界舞台,为国争光,2024年8月,被中残被联选定参加第17届巴黎夏季残疾人奥运会“美丽工坊”绽放巴黎残疾女性作品展;2024年12月代表省残联参加了中残联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美丽工坊”项目推进会暨残疾女性文创作品展……同时,工坊采取订单式方式,为残疾人提供更好地工作机制。产品的不断推广既为残疾工人带来了工作和收入,也重塑了他们的信心,帮助残疾人实现自我价值。同时她还因地制宜,利用泰安本地特色,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原创作品,并多次作为国礼亮相世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实践团采访牛玉叶。罗鹏飞 供图)

匠人,择一事,精益求精;匠人,择一事,就是一生。鲁绣现如今也正随着时代的变迁,涤荡尘埃,与时俱进。牛玉叶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做出了创新和改变,赋予新时代的鲁绣更多的风采,更多的灵性,更多可能。功夫不负有心人,岁月也从来不败勤奋者,通过此次专访,实践团成员相信鲁绣在新时代的浪潮下会迸发更深厚的文化魅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安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