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路印刻着时光的痕迹,古榕树下涌动着时代的新声。近日,广东科技学院"蓢韵薪传"突击队深入牛过蓢古村,开展实地调研。队员们通过街头访谈、问卷调查、专题讨论等方式,用脚步丈量、用数据解码、用思考碰撞,以青春视角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晨曦微露,"蓢韵薪传"队员们的身影已穿梭于牛过蓢的巷陌之间。他们走访商户、游客和村民,记录下最真实的基层声音。
一位便利店老板娘表示:"周末游客不少,但平日主要靠工厂工人支撑生意。"她建议加强游客导流,增设导视路牌,并开发闲置的影视取景地资源(该村曾作为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取景地)。
村民则对古村发展既期待又担忧。一位村民大哥感慨:"常住人口只剩200多人了。"虽然松糕文化节期间人气旺盛,但平日游客稀少。部分村民计划利用祖宅发展私房菜馆等业态,但也普遍担心过度开发可能破坏生态。
调研团队共回收有效问卷116份,覆盖村民、游客及商户三大群体,初步勾勒出牛过蓢古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潜力。
在牛过蓢古村的青石板路上,一组组鲜活的调研数据正勾勒出文旅文创发展的新图景。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游客会被"设计精美的文创产品"吸引,近半数人更看重产品背后的本土文化故事。72%的村民展现出强烈的文创参与意愿,他们传承的松糕技艺、居住的岭南老宅,成为潜在的创意源泉。
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寻找平衡?牛过蓢正用数据探索答案——既要守护800年的文化根脉,也要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
在调研开始前,队员们围绕问卷设计展开热烈讨论,最终确立三大原则。首先是全面性,问卷要涵盖游客、村民、商户三大群体;其次是针对性,针对不同受访者设置差异化问题;最后是实用性,确保每个问题都能为后续开发提供决策依据。这份凝聚集体智慧的问卷,为后续数据收集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百千万工程"政策推动下,牛过蓢古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超朗村宣传委员向团队详细介绍了古村保护与开发的现状与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明年将重点修缮路面、更新照明系统,并对岭南风格老宅进行保护性改造,包括古围墙修葺和古树林环境整治。 其次是文物保护方面,政府已划定23间古屋作为重点保护对象,770多年古树、明清古巷等珍贵资源将得到系统性维护。现有243位常住村民中,不少人希望利用古宅经营,但为保护建筑原貌,相关改造计划暂缓实施。村民需求与古建保护的平衡方面,仍需加强考虑。最后是推进牛过蓢与南社、塘尾等古村的旅游资源串联,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文旅线路。
"就像古榕树需要养分,文旅发展最需要的是资金投入。"宣传委员以生动的比喻道出发展关键。他特别提到"醉千年"项目的村企合作模式,既能保护古村风貌,又能创造就业机会,实现双赢。
步履所至,心之所向;数据无言,却道万千。"蓢韵薪传"突击队从街谈巷议中捕捉民情,在问卷图表里洞察趋势,于思维碰撞中凝聚共识。调研的终点,是思考与行动的新起点。团队表示,将继续深挖数据价值,提炼真知灼见,为牛过蓢的明天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赖泽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