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探行进社区,雅句传薪润童心—— “诗韵探行,雅句传新”实践团队走进泰州社区进行诗歌文化主题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23 17:1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慧欣   阅读 3.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通讯员李慧欣 顾译婷)2025年7月7日下午3时,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人文传媒学院“诗韵探行,雅句传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三下乡”号召,走进泰州市斜桥社区,开展“诗歌文化润童心”主题活动,致力于推动诗歌文化在小学生群体中的传播与传承,以多元形式为儿童送上文化盛宴。

当日下午2时30分,该团队提前抵达社区活动室,团队主讲成员李婉婷反复核对教案,其余志愿者们采取分组工作模式。3时整,活动正式开始。李婉婷以唐代诗人韩愈的《答从叔愈》引入主题,通过讲述诗人与小孤山的渊源,引导孩子们齐读古诗、认读生字。在“生字卡片”环节,孩子们分组寻找藏于教室角落的卡片,认读“砥”“澜”等字并组词。

图为小朋友参与生字卡片“寻宝”游戏 高鑫慧供图

诗词互动后,活动进入知识拓展环节。李婉婷切换PPT,以“宇宙的奥秘”为主题,通过图片和模型介绍太阳系构成、航天器分类等内容。“火箭为什么能飞向太空?”孩子们踊跃提问,团队成员李婉婷举起模型解释:“燃料燃烧产生推力,就像气球放气时会飞走一样。”知识总结环节,当主讲人抛出"航天器如何分类""人类航天探索起点"等问题时,孩子们纷纷踊跃举手作答。"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20世纪初随着飞行器发展正式开启!"稚嫩却准确的回答接连响起。据现场观察,超过80%的参与者能正确复述关键知识点,一位同学还主动补充了"中国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的史实,展现出对航天知识的扎实吸收。

图为李婉婷讲解航天知识 高鑫慧供图

活动下半场的手工创作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主讲人李婉婷通过投影仪分步骤演示传统折纸窗花制作流程,孩子们在团队成员指导下使用安全剪刀、彩色卡纸等材料进行操作。志愿者们采取分组指导模式,既协助低龄儿童完成折痕对齐、花纹描绘等精细动作,也引导老年参与者与儿童结对合作,现场"先这样对折""这里要画圆一点"的指导声不断。约二十五分钟后,首批作品陆续完成,孩子们高举着各色窗花争相展示:"我的窗花有六片花瓣,像真的花一样!""我剪的是五角星,准备送给老师!"活动室内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与投影屏上的制作教程形成温馨图景。

图为小朋友送给老师的手工窗花作品 高鑫慧供图

活动尾声,团队成员朱琴对参与儿童进行采访。一名女童兴奋的说“我最喜欢找卡片游戏,像寻宝一样!”。当被问及活动收获时,八岁男孩认真回答:“我记住了‘中流砥柱’的意思,还知道了火箭有推进器!”家长王女士表示:“这样的活动既让孩子接触传统文化,又培养了动手能力,非常有意义。”

下午5时,活动在集体合影中圆满结束。孩子们与志愿者手持窗花作品,脸上洋溢着灿烂笑容。相机快门声中,诗词的韵味、探索的热忱与童真的欢笑,被永久定格。

图为实践团队与小朋友们的大合照 高鑫慧供图

从诗词讲解环节的字斟句酌、互动游戏中的活力迸发,到航天知识拓展的跨域融合、手工创作时的温情互动,实践团队通过多元形式在青少年心中播撒下文化传承与科学探索的种子。活动尾声,夕阳余晖透过窗户为满室作品镀上金边,团队成员在整理教具时发现,许多窗花背面都写着"送给老师""谢谢姐姐"等稚嫩字迹。这场青春力量与童真童趣的双向奔赴,不仅为古典诗词的社区传承开辟了"寓教于乐"的新路径,更通过跨代际互动构建起代际文化交流的桥梁。(记者 高鑫慧 通讯员 顾译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慧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