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马煜森)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青禾铁韵·星火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苏州一组实践组员于7月12日在江苏省昆山市采访援老抗美老兵姜友福,通过口述历史重温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军人援老抗美的峥嵘岁月,挖掘战争背后的家国情怀与精神传承。
家国召唤:从贫苦少年到炮兵精英
1969年寒冬,18岁的姜友福响应“国家要求”与报国热忱参军入伍。当实践组员徐欣怡问道姜爷爷参军的初衷时,姜爷爷这样说道:“家里苦、家里穷,就想锻炼自己”,提及参军初心,老人目光灼灼。次年,他随部队秘密进入老挝,半年内不得与家人通信。作为炮兵部队测绘兵,他驻扎地下指挥所承担关键作战任务:“飞机炮弹打不到地下,但画图必须精确——误差决定生死。”实践组员们顿时感到动容。
图为姜爷爷在讲述军营故事 黄佳玲供图
雨林鏖战:智慧弥补装备差距
面对美军装备优势,人民军队创造性利用地形与测绘技术周旋。“老挝多山,雨季满山可种水稻”,姜友福回忆道。当实践组员王天宇问道姜爷爷当年是如何与美国空军周旋时,姜爷爷这样说道,他所在团队通过双图板测绘系统实时计算敌机航迹:“假设50公里外发现飞机,需立即算出抵达时间、距离,误差意味着伤亡。”耳机里的雷达信号、指挥所的比例飞机模型、24小时轮值测绘——这些“土办法”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实践组员包文婕听后不禁流露出对姜爷爷由衷的敬佩。
生死记忆:丛林暗影与战友情深
后勤保障同样危机四伏。炊事班进山砍柴遭伏击、密林偶遇中国老乡的惊喜,都成战争缩影。实践组员徐欣怡轻声问道:“当年您的战友怎么样了”。“当时哥几个,一个牺牲了,一个分到其他连队”,姜友福轻抚着中央慰问团所赠茶缸讲道,并讲述了1971年林彪事件时部队仍在异国坚守。物资车队穿越滇老公路,官兵途中自制武器、泥地生火炊食的场景,无不映照出极端环境下老兵的坚韧。
图为姜爷爷在向实践组员展示当年的照片 黄佳玲供图
精神传承:从战场勋章到人生信条
归国后,姜友福将战场信仰融入生活:“受党的教育,思想要永远进步。”如今他每年赴无锡荣军医院疗养,见战友们“有的断腿、有的少臂”,感慨国家关怀。谈及对青年寄语,他斩钉截铁:“人要灵活聪明,该勇敢就要勇敢!”实践组员听闻后无不肃然起敬。
图为姜爷爷在福州军区炮兵40周年战友纪念活动的合照 黄佳玲供图
星火相传:青年接力精神火炬
当口述的硝烟散去,老兵姜友福的寄语仍在回响:“人要靠自己,灵活、聪明,该勇敢就要勇敢——这是党的教育给人民的底气。”这份从战火中淬炼的信念,如今通过“青禾铁韵·星火传承”团队的记录,跨越半个世纪照亮青年之路。在和平年代,老兵的故事不再是尘封档案,而是乡村振兴、科技强国征程中的精神火炬。
图为实践组员与姜爷爷的合照 黄佳玲供图
正如团队总结所言:每一次聆听都是对历史的致敬,每一次传承都是对未来的承诺。让援老抗美的星火,在新时代续写不灭的家国篇章!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马煜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