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Min”能社会实践团深入巨野县东赵庄探索乡村绿色转型

发布时间:2025-07-25 21: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童童 徐盈   阅读 9.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5日讯(通讯员 赵童童 徐盈)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双碳”目标,深入了解农村地区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实践与成果,7月22日至7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Min”能社会实践团奔赴菏泽市巨野县永丰街道办事处东赵庄,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聚焦生态农业、秸秆综合利用、光伏发电以及垃圾分类等多个绿色发展关键领域,旨在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绿色转型的可行路径。

 东赵庄作为巨野县绿色发展的示范村,在生态农业和绿色产业发展方面成绩显著。实践团首先深入考察了当地的生态农业项目,特别是巨野县阳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运营的有机蔬菜大棚。该公司位于东赵庄村北,经营范围广泛,涵盖农副产品销售、农业机械服务、休闲观光活动等多个领域。在调研中,实践团了解到,生态农业项目采用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通过物理和生物防治手段应对病虫害,确保蔬菜品质安全。同时,利用农业废弃物制作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绿色种植。刘亦菲

 秸秆综合利用是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实践团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巨野县积极探索秸秆离田新模式,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在东赵庄,实践团考察了当地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包括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和基料化利用等。在秸秆饲料化方面,当地与奶牛饲养企业合作,由企业免费为农户收获玉米,将秸秆用于饲养奶牛,实现秸秆离田,既解决秸秆处理难题,又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收益。在秸秆肥料化利用上,通过机械化还田和堆肥处理,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发生,为夏茬播种创造良好条件。此外,还有部分秸秆用于种植食用菌等,实现基料化利用,提高资源附加值。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和加工场所,了解秸秆收集、运输和加工过程,与农户和企业负责人交流,探讨秸秆综合利用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察秸秆处理。刘亦菲

 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在东赵庄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实践团走访了多个安装光伏发电设备的农户,了解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成本、发电效率、收益情况以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村民们普遍反映,光伏发电不仅能满足自家用电需求,多余电量还可并入电网获得收益,成为家庭增收新途径。同时,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符合绿色环保理念。

 垃圾分类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践团在东赵庄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村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参与情况以及村里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成效。村里通过宣传教育、设置分类垃圾桶、建立垃圾收集转运体系等措施,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大部分村民对垃圾分类有一定了解,并能按照要求进行分类投放。同时,村里还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比,激励村民积极参与。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还与东赵庄村委会进行深入交流,分析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模式。村支书介绍,东赵庄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绿色能源和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增长,同时加大对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投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村民交流绿色发展。刘亦菲

 此次山东理工大学“Min”能社会实践团的调研活动,不仅让成员们深入了解农村绿色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绿色转型路径积累宝贵经验。通过对东赵庄的实地考察与分析,实践团认为,农村绿色转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未来,“Min”能社会实践团将对调研数据和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形成详细调研报告,为农村绿色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盈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0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