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铁院走出的“逆行守护者” ——“赤心青音”团队寻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优秀护士长李园园

发布时间:2025-07-26 14:5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朱妤馨 指导老师—潘姗   阅读 3.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从武汉铁院走出的“逆行守护者”

——“赤心青音”团队寻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优秀护士长李园园

2025年7月14日,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医疗与护理学院 “赤心青音”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团成员金瑶、吴娟莉等一行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这是她们今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四站。在这里,一位从她们母校走出的护理前辈——李园园护士长,正用自己的故事,为同学们上演着一堂关于担当与成长的 “行走的红色课堂”。

图为志愿者与采访人员合影

防护服上的 "红色印记"

初见李园园学姐时,她刚结束一台手术的护理配合。2008 年从我校医疗与护理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她在中南医院的护理岗位上已坚守十余年,湖北省技术能手、省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技能竞赛一等奖、中南医院护理明星…… 这些荣誉背后,最动人的勋章,是 2020 年那段刻在防护服上的逆行记忆。

“采访中,李园园学姐的眼神始终透着坚定与冷静——那是战胜疫情的信念,更是守护生命的执着。回忆抗疫初期,她声音凝重:“疫情来势汹汹,病房像战场,每个人都清楚责任之重。物资紧张时,厚重防护服像密不透风的屏障,穿上半小时就浑身湿透,护目镜里的雾气凝结成水珠,顺着脸颊往下淌。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不敢喝水、如厕,却没有一个人喊累退缩,我们不愿浪费一套防护服,更怕耽误一分钟抢救时机”。

抗疫过程,感动与悲伤交织。谈及全力抢救仍未能挽回的垂危患者,学姐眼眶泛红、声音哽咽:“那一刻,深深的无力感涌上来,无奈与悲伤难以言说。” 这让我们看见,医护并非“超人”,他们会为生命逝去痛心,却仍在每次“战斗”中拼尽全力——这是刻在医护骨子里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共产党员 “人民至上” 的底色。谈及最难忘的回忆,学姐眼睛里开始泪光闪烁,除了舍生忘死的救援过程就是“万众一心的团结”。她说:“在一线,医护、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不分你我,日夜并肩奋战;全国各地医护、物资驰援武汉,让我们充满力量,也让寒冬里的病房始终暖着,这种凝聚起来的力量,比任何药物都有疗效。”

图为志愿者正在采访中

课本外的 "成长密码"

“你们现在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条件真好,我们当年全靠板书和笔记。光听老师讲不够,得靠内驱力主动学。课余或周末,我总往图书馆、教室跑,临考前会梳理每门课知识点,提炼成简洁重点条框——先搭大框架,再细分填充。” 聊起校园时光,学姐的语气轻快起来。“被动听课只能学三成,主动钻研才能悟透七成。”这是学姐反复强调的学习心得。护理是实操性极强的专业,课本上的静脉穿刺步骤,要在模拟训练中练到形成肌肉记忆才行。成长从没有捷径,唯有把每个知识点嚼碎了消化,才能在关键时刻站得稳。

病床边的 "沟通艺术"

除了学习,学姐也传授工作经验。她特别强调:“护士的沟通技巧太关键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十分沟通。” 寥寥数语,点出医护工作的精髓。她告诉我们;“护士站的呼叫铃不仅是求助信号,更是信任的托付。端水喂饭时多握握老人的手,给小孩打针时讲个小故事,这些细节比操作规范更能暖人心。”这种将心比心的共情,正是护理工作的人文温度,也是武汉铁院 “厚德砺能”校训在临床的生动体现。

从抗疫一线的坚守,到校园时期的奋进,再到职场中的担当,李园园学姐用经历诠释着武汉铁院学子的韧性与温度。她是无数医护工作者的缩影,更是我们身边的好榜样。临别前,学姐真诚勉励我们:“一定要先照顾好自己身体,才能有更好的力量帮助患者。面对挑战别退缩,保持韧性往前冲!厚植专业根基,坚守职业初心,在守护他人中实现自我成长。”

这次社会实践,我们通过“行走的红色课堂”学习了李园园学姐身上护理人的职业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担当。愿我们都能以李园园学姐为榜样,将抗疫精神融入青春底色,在医学之路、成长之路上,续写更多关于责任、担当与温暖的故事,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妤馨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