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6日讯(通讯员:吴静恩) 七月的清远龙山镇,暑气氤氲,生机盎然。近日,惠州学院“聚木成薪”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此地,聚焦“乡村发展与基层治理”,在上岳古村落、乐格村等地开展扎实调研。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街头交流,团队倾听最真实的基层声音,挖掘乡村现状与诉求,为探寻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积累一手资料。
乐格村:雨巷空寂,“空心化”的现实映照
首站乐格村,细雨中的青石板巷格外空寂。穿行其间,唯见零星老人倚墙,孩童门前独坐,鲜见青壮身影,“空心化”如薄雾笼罩。一位年逾七旬的阿嫲,言语虽不通,她倚墙远望的身影和眼中的寂寥,无声诉说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村庄往昔的追忆。这一幕让团队深刻体会到调研需穿透语言,直面最本真的民生状态——人口流失不仅是数据,更是情感的重量。
团队成员在细雨蒙蒙的乐格村巷中走访
乐格村的“空心”现象
街头茶桌:民生“会客厅”,唠出真实期盼
街头茶桌成为汇聚民意的“会客厅”。村民们围坐畅言:大叔谈及土地流转的期望与权益保障的忧虑;妈妈们反映道路施工、污水淤堵恶臭问题;阿婆们诉说农耕缺水困境。在这里,乡村发展的挑战具象为灌溉难题、纠纷调解、环境治理,以及对更踏实生活的朴素渴望,让调研深深扎根于烟火日常。
队长徐志国在街头茶桌旁与村民深入交谈 上岳古村:摊位旁的传承渴望与发展之困
在上岳古村摊位旁,多元诉求交织:售卖土特产的大姐渴望更多游客以增收入;守摊老人忧心传统文化在开发中失根;随行孩童则思念在外务工的父母。村民们的不同心声揭示出乡村发展的核心课题——如何在推动经济、缓解“空心化”的同时,守护好宝贵的文化根脉与家庭纽带。
团队成员在上岳古村摊位旁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汇聚声音,务实献策:让基层期盼落地生根
从乐格村的寂寥雨巷、街头的茶桌恳谈,到古村摊位的多元诉求,此次龙山镇之行是与基层最真实声音的深度对话。团队表示,后续将把这些宝贵的田野见闻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建言献策,努力让基层的期盼找到落地的路径,助力空心村重焕生机、古村落永续发展,回应每一份来自乡土的殷切期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邹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