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教课堂的光影教具点亮自闭症儿童的眼睛,当民办学校的试讲现场打破‘专业对口’的铁律,我们真正触摸到湾区教育的创新脉搏。”近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陇雁南飞·职汇湾区”实践团结束深圳调研,实践团队长韩樟剑的感悟折射出这场跨越两千公里的实践之旅带来的观念革新。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水田小学座谈交流
调研期间,实践团深入光明区特殊教育学校、龙华幼教集团盛璟幼儿园、水田小学、龙岗区实验学校、龙翔学校、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宝安区教育局及深圳亿孩菁业教育等10所教育机构,以“座谈+观摩+实战”模式拆解用人逻辑,拼出一幅打破常规的“能力图谱”——特教岗位的拼块是“专业韧性+乐观心态”,幼教拼图则需“活动设计力”与“亲和力”结合,民办教育机构让“课堂把控力”成为必填项,教育培训机构则展现“知识赋能+实践育人”的双轮驱动模式下,“全球化教育视野”成为新要求,而“教育热爱”是所有学校压阵的核心板块。
图为深圳第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环境
在深圳大学,教育学与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度融合,探索教育领域的前沿方向;南方科技大学“学分制、书院制、导师制”的创新体系,展现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育人魄力;深圳第三职业技术学校以双元制模式培养产业技术工人,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融入教学,形成“教学—实践—实战”的闭环培养体系,让学生如同一颗颗种子,在理论与实践的沃土中茁壮成长。这些实践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提供重要参考,助力其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教融合深化等方面开拓新思路,推动教育学学科朝着更加前沿、更具实践导向的方向发展,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进行模拟试讲
“过去觉得深圳门槛高,现在发现只要敢闯敢试,机会无处不在。”实践团成员郑燃将龙岗实验学校学习到的“跨文化沟通”经验融入模拟试讲,用西北民谣改编英语儿歌,获得一致好评。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地调研,推动学院启动“湾区视野”改革,要让学生带着黄土高原的教育积淀,拥抱湾区的创新思维,在‘向西扎根’与‘向东突破’中找到职业坐标。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深圳市合影留念
当满载十家教育机构调研心得的行囊踏上归途,实践团带回的远不止详实的笔记与手册,更是一份面向未来的教育者“能力宣言”与学科建设的“湾区密码”。从特教教师的情怀坚守,到高校学者的前沿探索,再到职教学子的实战能力,这些湾区教育生态的鲜活样本,正是西北师范大学学子就业的“金钥匙”。用“地域特色+创新教学”的密钥,去解锁中国教育多元发展的新篇章,深圳的包容与创新,让西北学子的教育理想有了更广阔的生长空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辅国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