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桂学子AI携手 共绘民族教育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15 10: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唐增阳 朱斐斐 沈暄词   阅读 1.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院校动态

7月12日下午,南通大学与广西师范大学联合举办的“山海‘E’线牵・AI 筑梦行”云结对——暑期社会实践线上共建活动顺利开展。活动围绕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云端分享、虚拟现实体验等方式实现实时交流和思维碰撞,让两地三院学子用人工智能技术筑牢中华民族教育共同体意识。

▲图为南通大学同学发言场景

云端相聚:AI赋能启新程,互动中开启新篇章

“AI技术要服务社会需求,青年学子们须在跨学科、跨领域、跨地区实践中不断成长,这次交流是技术的交流同样也是践行教育共同体观念的一次实践。”南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周春娟在开幕式上表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钟景清表示两地学子要有科技与人文交融的意识和责任感,学会用技术之智解民生之题、用技术之路畅通交流之道,在交流中碰撞、在交流中联系、在交流中合作、在交流中创造。

随后,南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运用AI技术建模的数字吉祥物——“小智”带领观众们“云参观”南通大学人工智能(科大讯飞)实验室,针对同学们在互动区提问,“小智”进行针对性的回答,在“AI”实时演示环节,通过线上语音识别技术,实现线上语音消息云处理和回答;在“AI”赋能智能医疗的演示环节,运用技术自动分析图片、精准分析问题并结合大数据反馈提出合理的建议。在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AI技术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更让我们能够转被动为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图为双方学校交流场景

青年话谈科技与社会双向奔赴,思维碰撞火花四溅

在“交融共生・青年说”环节,南通大学的学子们通过案例展示AI技术的多元应用:通过嵌入式开发赋予硬件“说话”能力;运用DeepSeek和Kimi等工具实现PPT智能生成;依托AI技术赋能医疗模型,为宫颈癌诊断提速增效。

广西师范大学的学子们则从“人文+数智”视角出发,分享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提出“康养+治边”民族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聚焦算法研究,探讨复杂网络中关键节点识别的技术创新。围绕如何运用AI技术助力“康养+治边”民族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双方学子进行了深入讨论。

▲图为广西师范大学的学子们

跨界对话:山海相连共筑梦,携手展望未来

“AI不仅是工具,更是连接不同学科、地域的‘通用语言’。未来我们将深化此类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反哺社会治理。青年学子是支撑未来民族发展的希望,双方依托“云结对”特色形式,搭建起连接东西部高校的对话桥梁,在跨领域、跨专业和跨学科的对话过程中,用人工智能技术筑牢中华民族教育共同体意识,做教育共同体的自觉践行者。”南通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王舒雅表示。

跨越山海、同心筑梦。未来两地三院的师生们将携手运用AI技术,怀揣着共同促进教育优质均衡、服务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信念,不断探索前行。“山海‘E’线牵・AI筑梦行”社会实践活动将以科技为纽带,以教育为桥梁,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刻内涵,为探索新时代AI赋能民族教育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的新路径谱写了团结奋进的新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沈暄词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5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