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彭水县鹿鸣乡人民政府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兼武装部长罗文正的统筹指导下,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文学与创意传播学院“诗承鹿鸣,民族传薪”文化艺术服务团,前往彭水县鹿鸣乡向家村蒙古族聚居村落,开展暑期“三下乡”民族文化调研实践活动。
▲图为服务团在调研路上
向家村蒙古族村落的生活习俗已显现出较为明显的汉化特征,村落却仍留存着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蒙古族文化遗址。抵达后,服务团首先考察了由村民谭友均经营的传统酒窖。该酒窖凭借当地优质水资源,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白酒,其生产的玉米酒、高粱酒、苦荞酒等产品品质优良。谭友均创新地利用天然洞穴开展白酒“洞藏”工艺,并完成了“古裔小酒”的商标注册工作。在交流过程中,谭友均向团队系统介绍了酒窖的发展历程与经营策略,详细展示了洞藏白酒独特的储存环境及其所形成的风味特质,使团队成员对传统酿酒技艺的传承与现代化经营模式有了直观且深入的认识。
▲图为酒窖内的陶缸
在实践调研环节,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协同开展工作。资料采集组围绕原料供应、洞藏环境控制等核心议题,对谭友均进行深度访谈,并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影像记录组运用专业摄影设备,从多个角度对窖洞环境及传统酿酒器具进行影像采集。
▲图为团队成员做详细记录
继而,向家村干部陈燕以遗址现存风化石碑为载体,系统阐释其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团队成员综合运用摄影摄像、文字勘录等记录手段,对碑文文字信息及遗址相关情况进行全面采集,留存了影像资料与文字笔记。这些资料不仅为本次调研提供了重要储备,也是团队成员运用专业知识传承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
▲图为向家村蒙古族现存石碑
▲图为向家村蒙古族现存最长木屋联排
此次活动是图为向家村蒙古族现存最长木屋联排“诗承鹿鸣,民族传薪”文化艺术服务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实践内容。活动中,成员们整理出详实的酿酒工艺笔记,拍摄了丰富的村落影像素材。团队表示,后续将结合专业知识,对调研所获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助力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文化振兴号召,让青年学生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实现成长与成才。
撰文:杜秀露 李雯静
图片:杜秀露 李雯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丁一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