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普法为媒,孕育社区法治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7-18 14: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谢奇峻   阅读 5.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刘雨晴 谢奇峻 赵珈仪)夏日的临安,绿意盎然。浙江农林大学“法润天目 生态临安”实践团走进临东小区、苕溪社区、横潭社区,带着宣传手册、问卷表和清凉的扇子,播撒生态法律知识,让生态保护理念扎根基层。

6月30日下午,在临东小区,实践团成员向居民及周边商铺发放《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宣传手册,面对面宣讲相关知识,群众反响热烈。“原来随意丢弃废电池还有法律规定啊!”一位阿姨的感慨,道出了普法宣传的意义——很多时候,不是大家不愿环保,而是不知如何依法环保。实践团成员面对面的讲解,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居民们认知生态法律的大门,让“环保要守法”的意识悄悄萌芽。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临东小区商户发放宣传手册并进行沟通。 谢奇峻 供图

7月2日上午,走进苕溪社区,实践团与社区工作者的深度交流,揭开了基层环保的真实图景。从“上门监督垃圾分类”到“居民主动参与”,从“摆摊宣传”到“便民服务中渗透环保理念”,社区的每一步探索都离不开居民对环保规则的理解。实践团与律师一起发放手册,居民们接过的不仅是几张纸,更是一份“知法而后守规”的自觉。正如社区书记所说,“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但法治的引导能让这个过程更顺畅”。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苕溪社区发放宣传手册。赵珈仪 供图

在横潭社区的活动里,那一把把印着“普法同行天目青”的扇子成了最特别的载体。炎炎夏日里,扇风带来的清凉与扇面的法治标语相映成趣,让“生态保护”从抽象的概念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提醒。更暖心的是法律咨询服务点前的长队,有人问“楼下餐馆排烟超标该找谁”,有人问“小区绿化被破坏怎么维权”,实践团成员用专业知识一一解答,让居民明白:遇到生态问题,法律是最坚实的后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横潭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 谢奇峻 供图

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法润天目 生态临安”实践团成员在了解国情、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实现对环境法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环境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认识到了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重要性,大家一起探讨沟通,通过普法宣传、生态呼吁、法治宣讲等活动,帮助社区群众深入了解有关土地、自然资源的法律法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奇峻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