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四方之力,共筑生态法治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7-18 15:0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谢奇峻   阅读 4.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8日讯(通讯员 蒋可恋 谢奇峻 赵珈仪)为深入了解生态法治建设现状、汇聚多方智慧,浙江农林大学“法润天目 生态临安”实践团积极行动,联合钱王律师事务所,与政府机关、企业、基层社区等多方携手开展系列访谈与座谈会活动,为生态法治建设注入青春力量,探寻多元共治新路径。

7月1日上午,实践团走进杭州市生态环境局临安分局开展“生态法治建设与公民生态素养提升”座谈会,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局长王素丽围绕主题,剖析现状,明晰意义,为实践团后续工作提供新建议、开拓新思路。委员梅成效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全民工程,需凝聚全社会力量持续发力。临安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丰富生物资源,需深化与浙江农林大学的校地合作,打造全国生态建设样本,全面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养。通过座谈,实践团深切感受到生态环保工作分类推进的显著成效,构建起多方协同参与的良好态势。

图为实践团开展“生态法治建设与公民生态素养提升”座谈会。赵珈仪 供图

同日,在杭州利安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举办的“倾听橙光”座谈会上,实践团与袁继中、俞耀两位环卫工人对话,了解到宠物排泄、市民环保意识参差等困扰环卫工作的问题。对此,实践团立足专业,承诺编写普法案例手册、开展社区宣讲,助力提升公众环保法律意识。访谈中,谈及多年坚守环卫岗位的感受,袁继中表示:“一人一个工作,一心一意干二十多年,把城市建设得更加整洁美丽,是很光荣的。”这一心声让实践团深知生态守护的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倾听橙光”座谈会上与环卫工人对话。赵珈仪 供图

7月2日下午,实践团在青龙社区访谈党委副书记瞿琼,洞悉社区针对不同年龄段居民,推进“五水共治”“垃圾分类”等多元治理路径,如与幼儿园合作生态科普、完善新能源设施配套,让生态法治从条文落地生活,为基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鲜活样本。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青龙社区开展相关访谈。赵珈仪 供图

同日,实践团对苕溪社区党委书记詹静展开访谈,了解社区环卫整治、垃圾分类等工作。詹静介绍道,6月5日世界环境日当天,社区开展“‘浙风十礼’绿色社区 净化挑战——垃圾整治宣讲活动”,通过摆摊宣传结合便民服务吸引居民参与,在提供理发服务时发放环保手册、开展宣传及满意度测评,成果显著。基层社区持续推进环境保护治理工作,增强居民法治与环保观念,推动垃圾分类等工作常态化。实践团成员感受到社区环境治理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访谈后进行合影留念。赵珈仪 供图

此次活动搭建起高校、律所与政府机关、企业、基层社区协同合作的桥梁,促进了社会各方在生态保护领域的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鉴,为生态法治建设与公民生态素养提升注入新动能,为绘就临安生态文明新画卷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浙农林大实践团以系列访谈为桥,串联生态法治建设环节,未来也将把实践见闻融入行动,深耕生态法治宣传,护航生态建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谢奇峻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