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温泉双擎赋能,农文旅融合振兴路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东源县康禾镇,创新打造农文旅发展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5-07-24 10: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依人 黄子雅 陈沛宜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4日讯(通讯员 陈依人 黄子雅 陈沛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及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部署,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于7月16日至18日前往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聚焦茶产业与温泉资源开展专题调研。团队力求挖掘其产业活力与创新模式,积极探寻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温泉润乡:资源变现促增收,规划短板待补齐】

图1为突击队队员们与若坝村缪永林书记的合影。梁嘉明供图

康禾镇的温泉资源是乡村振兴的“天然引擎”。据调研,康禾镇的温泉储量丰富,平均水温高达83℃,富含偏硅酸、氟等矿物质,对皮肤养护、心脑血管健康有显著益处,是粤东北地区稀缺的高品质温泉资源。近年来,温泉产业带动多数村民就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缪书记提到:“温泉让我们从‘靠天吃饭’转向‘靠资源吃饭’。”

然而,在访谈中队员们得知,温泉产业升级仍面临两大痛点:一是专业人才短缺,现有从业者多为本地村民,缺乏温泉开发、运营管理、康养服务等专业技能,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二是规划建设滞后,温泉区周边交通、研学设施等不完善,未能形成“温泉+生态+文化”的复合业态,制约了产业附加值提升。

【茶韵兴村:传统技艺载文化,产销瓶颈亟待突破】


图2为队员们在东源县松埔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梁嘉明供图

此次调研中,突击队还有幸来到东源县松埔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考察。合作社负责人向队员们介绍,当地茶产业以绿茶、红茶为主,种植面积约200亩,年产量约7000斤。合作社制茶采用传统手工制茶工艺,从杀青、揉捻到烘干,每一步都凝聚着客家茶文化的精髓,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载体。

然而,在访谈中队员了解到,掌握核心技艺的茶农平均年龄超过55岁,年轻一代普遍选择外出打工,导致传统制茶技艺传承面临的失传的风险与困境。此外,在产销环节,茶叶销售渠道单一,线上销售几乎空白,主要依赖本地商贩收购,且近几年茶山数量增加,导致市场竞争激烈,经济来源不稳定。

【融合破局:茶旅融合谋发展,温泉研学促振兴】

图3为突击队在若坝村茶山进行实地调研。梁嘉明 供图

针对此,突击队创新性提出“茶旅融合+温泉研学”的农文旅发展模式。在温泉产业端,提出“温泉+”生态发展思路,计划引入专业团队打造康养综合体,并开发温泉研学课程体系;在茶产业端,“茶旅融合”发展策略,通过“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发展理念,建设茶文化体验基地、开发茶旅研学路线等方式推动传统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承的双赢。

 

图4为队员们与康禾镇刘润鹏副书记的合照。梁嘉明供图

通过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见证了农文旅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的新活力,推动了特色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结合,助力乡村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并深刻感受到农村产业升级的蓬勃生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幸福信使“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持续关注乡村动态,以青春智慧赋能乡村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依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