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微光:南理三下乡|乡韵筑梦实践队探寻桂平乡土非遗双璧,助力传承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5-07-23 17: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晓晓   阅读 4.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赵晓晓、王慰萍)2025年7月6日上午,南宁理工学院乡韵筑梦实践队带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踏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杖头木偶戏和广西八音传承基地,开启了探寻非遗双璧魅力的旅程。出发前,乡韵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查阅资料,对杖头木偶戏和瑶族婚礼八音有了初步了解。

到达基地后,乡韵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首先聚焦杖头木偶戏。展览厅里,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展现出木偶戏从汉代起源的千年历史。工作人员播放的经典木偶戏视频,让乡韵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领略到其精湛技艺和厚重价值,大家深刻感受到它不仅是娱乐,更承载着桂平人民的生活智慧、文化精髓和精神信仰。

图为基地负责人向队员们讲解杖头木偶戏历史。王慰萍供图

图为队员们参观学习杖头木偶戏知识。杜金悦供图

接着,实践队继续探寻桂平紫荆瑶族婚礼八音。乡韵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通过访谈,了解到瑶族婚礼八音以唢呐为主奏,多种乐器配合形成“八音合奏”,曲牌丰富,有“文场”“武场”之分,其声音诠释着瑶族人民对婚姻、祖先和幸福生活的态度。老艺人的口传心授传承方式,以及八音在婚礼中的仪式功能,让乡韵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感受到这项非遗的强大生命力与文化凝聚力。

图为桂平紫荆瑶族婚礼八音习俗相关展示图。罗诗敏供图

图为基地负责人为队员们讲解桂平紫荆瑶族婚礼八音。赵晓晓供图

中午,乡韵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在当地餐馆品尝美食,期间讨论着非遗传承。队长罗诗敏提出将木偶戏和八音元素融入校园活动,队员赵晓晓说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饭后,大家稍作休息便继续思考非遗传承的新方向。

此次对桂平杖头木偶戏与紫荆瑶族婚礼八音的探寻,让乡韵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触摸到桂平文化的血脉。杖头木偶戏是视觉艺术瑰宝,八音是听觉艺术绝响,它们都是桂平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次的探寻非遗活动,乡韵筑梦实践队的队员们意识到非遗传承的责任重大,大家都默默承诺,要为非遗保护贡献力量,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图为成员们与基地负责人的合影。王慰萍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晓晓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