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7月12日,玉溪师范学院“光溯梦语”推普实践团走进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马白镇达号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推普活动。
图为实践团与孩子们合影 杨凌供图
活动首日,实践团通过轻松有趣的破冰游戏迅速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包括“听到水果拍拍手”、“逢七过”和“逛三园”等,这些游戏不仅活跃了现场气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的语言反应能力。随后开展《我是中国娃,说好普通话》主题课程,从普通话的基本概念到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层层递进式地为孩子们搭建了系统的语言知识框架。
图为孩子们玩“听到水果请拍手”小游戏 杨凌供图
在特色教学环节,实践团创新设计了“形近字大闯关”活动。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手里拿着写有各种形近字的识字卡,如“河”与“何”、“晴”与“睛”等,实践团成员们耐心地解释每个字的发音、含义和用法,并引导孩子们通过组词造句来加深记忆。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还组织了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最快最准确地组出更多的词语则奖励学习用品,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现场气氛热烈而有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孩子们对形近字的辨识能力,还增强了对汉字学习的兴趣。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孩子们讲解形近字 杨凌供图
文化传承环节中,实践团精心组织了《少年中国说》教唱活动。孩子们在激昂的旋律中不仅感受了普通话的韵律美,更深刻体会到歌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一位参与活动的孩子说:“这首歌让我明白了说好普通话不仅是交流的需要,更是对祖国文化的传承。”
图为孩子们练习《少年中国说》 杨凌供图
实践团还特别设计了环保手工制作环节。在志愿者指导下,孩子们利用废弃塑料瓶和彩泥等材料,制作出一个个精美的笔筒。这一活动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传递了环保理念,实现了语言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图为小朋友们手工成品 周璨羽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乡村儿童的普通话水平,更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自信。未来,玉溪师范学院"光溯梦语"推普实践团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深入更多乡村地区,为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凌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