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渭水黔流育心田,萤火照乌蒙”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以史为鉴”主题课程

发布时间:2025-07-25 09: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思宇、范香媛   阅读 4.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2025年7月23日,长安大学赴贵州毕节“渭水黔流育心田,萤火照乌蒙”暑期社会实践队在云贵乡街边小学开展了两堂以“以史为鉴”为主题的课程。本次课程旨在增进街边小学学生对于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帮助其进一步焕发高度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

实践队成员范香媛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她以一首《朝代歌》为课程导入,围绕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发展顺序、灭亡原因、开国君王等多方面展开课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古代王朝数量、王朝更迭历程等问题。此外,范香媛借助互联网技术,科普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等历史遗迹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树立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价值观。在互动环节,师生就“最敬佩的历史人物”这一主题展开集体讨论,同学们围绕人物事迹、敬佩原因等方面纷纷发表见解,积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街边小学学生们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

▲历史课上

程如钰老师结合热门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家国教育课程。课程伊始,程如钰鼓励学生在观看短剧的同时,思考玉壶的脸为何脏兮兮的、主角为何是玉壶、台词有何深意等问题,号召同学们积极回应、大胆发言。程如钰以大英博物馆中国文物的由来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鸦片战争的背景、发展历程、结果等多方面内容,强调鸦片战争的不正当性以及中国军民所遭受的苦难。这堂家国教育课,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还培养了学生对国内文化的认同,厚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

▲家国教育课上

历史是过去的镜子、未来的指南。本次“以史为鉴”主题课程培育了学生重视历史、研究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做传承历史的接班人。未来,长安大学赴贵州毕节实践队将开展多种多样、健康向上的历史教育活动,丰富“理论+视频”的育人实践模式,使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思宇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