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吴宛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号召,7月15日至19日,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和“三所学校”帮扶工作要求,肇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星火·筑梦金鸡”赴金鸡镇关爱留守儿童实践团奔赴云浮市罗定市金鸡镇,开展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学子们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留守儿童心间,用知识与热情点亮乡村希望。
解码产业密码,触摸振兴脉搏
实践活动伊始,在金鸡镇工作人员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先后参观了乡村振兴成果展厅与占地900亩的火龙果种植基地。扑面而来的乡村活力,为青年学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成员们深切感受到“党建引领、美食兴业、农产富民”的清晰发展路径:当地依托深厚的“厨师之乡”底蕴,东江渔鲜、大坷业腐竹、丝苗米等特色美食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而“燕窝火龙果”更成为农业支柱的标杆。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让学子们直观触摸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
筑梦童心港湾,播撒阳光雨露
实践团联合金鸡镇团委,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共同开展了以“共享爱的阳光,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为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注入温暖色彩,铺就成长基石。
实践团成员通过一系列丰富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别样的成长体验。他们深情讲述邱少云烈火中的坚贞不屈、黄大年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浸润孩子们的心灵,悄然播撒信念的种子。同时,丰富多彩的创意活动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热情与想象力:五彩的橡皮泥在童真巧思中幻化出万千形态;小小的画扇上,稚嫩的笔触勾勒出最纯粹的梦想;剪纸活动现场笑语盈盈,小朋友们以剪刀为媒将彩纸裁成童趣佳作,快乐与创意在此刻交织流淌。此外,实践团成员还化身“心灵守护者”,将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识巧妙融入生动的故事和缤纷的图画之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学习认识情绪、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课堂尾声,一曲童声嘹亮的《歌唱祖国》响彻教室,唱出了孩子们对家国的深情眷恋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深访童情实况,筑牢帮扶根基
为更精准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实践团成员在驻村干部和当地教师的引领下,分组深入家庭探访留守儿童与困难学生,与孩子们及其监护人亲切交流,细致记录他们的学习、生活、家庭及健康状况的第一手资料。此外,调研组成员对镇政府工作人员和中学教师就金鸡镇的教育现状和留守儿童存在的学习问题展开深度访谈,进一步了解当地基础教育及师资情况,为落实“三所学校”帮扶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虽短,却充实丰盈。青年学子们将知识的甘霖与社会的温暖播撒至金鸡镇的留守儿童心中。孩子们在欢笑声中收获技能,于温馨陪伴里感受关怀;而实践队员们也在躬身力行中,深切体悟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实现了精神的淬炼与成长。未来,这份青春热力将持续守护乡村孩子的梦想,助力他们奔赴更广阔的天地,共同点亮充满希望的乡村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宛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