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3日讯(通讯员 黄志悦 邹开凯 范珈毓)仲夏时节,三明市大田县桃源镇层峦叠翠、碧水如环。“阡陌文旅织锦,政策润壤兴田”实践队的队员们为深入探访底蕴厚重的畲族文化、寻觅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抵达了藏于深山的东坂古村。东坂,这片宁静山乡,将为青春脚步提供最深刻的课堂。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桃源镇东坂畲族村合影 通讯员 杨芷怡/摄
一进村,队员们便受到了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真挚欢迎与热忱接待。座谈间,当地的工作人员们对畲族文化如数家珍,娓娓讲述畲族跨越千年的迁徙史诗、神秘独特的语言纹样,以及那一枚枚绣线针脚里深藏的信仰。更引人热血涌动的是其抗战岁月中舍生取义的灼灼赤诚:烽火年代里,无数畲乡子弟慷慨赴义,以血肉筑起家国长城。步入办公室,一面映满荣誉的墙令众人屏息驻足——那是“全国文明村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表彰在静默闪耀。
图为东坂村荣誉 通讯员 杨依濛/摄
讲解员的一字一句都凝结着建设此地的艰辛荣光。在放映室,一段往年他校实践团队的宣传影像穿越时空而来:畲歌新唱,古法新生,镜头捕捉下的文化活化如此灵动。“那不仅仅是精湛镜头艺术,”一位队员轻声道,“更像是早春枝头的第一簇苞芽,让人相信破土而出的力量。墙上的荣光固然可敬,屏幕上的启迪则如路引,推着‘后来者’亦想于此踏出有价值的印记。”
图为大田县桃源镇东坂畲族村概貌 通讯员 范珈毓/摄
实践的步履未停,师生一行溯溪而上,执意一探被誉为“东南布达拉宫”的安良堡。山道蜿蜒,偶遇两位当地的畲家阿姐,彩凤般的图腾在襟前袖口随步履摇曳,她们回眸一笑又匆匆隐入烟火深处。历经悠悠岁月,安良堡以磐石之姿默守峰峦。走近端详,其飞檐斗拱如鹰扬,方正布局透出森严。更珍贵的是城堡深处沉淀的荣光与记忆:堡垒在动荡乱世里曾庇护黎庶,到了烽火连天的岁月,更化身为敌后堡垒,庇护过负伤的子弟兵,小小的石堡亦成为不屈民族精神的坚硬基座。在当地工作人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古堡不再只是陈迹标本,而成为民族历史活态展馆——每一处箭孔和每一寸夯土墙都如静默的证词,无声讲述着边地古堡穿越危局的坚毅品格和融入血脉的赤色基因。
图为东坂村安良堡 通讯员 杨芷怡/摄
暮色悄然浸染,实践队挥别东板这座文化富矿。此程行吟山水之间,叩问土木深处,年轻的内心已真切浸润了畲族坚韧不拔的山魂与温厚淳朴的乡风。安良堡厚重的墙体与工作人员言语中流淌的故事更是构成一堂立体而滚烫的爱国主义思政大课。
图为实践队成员探访安良堡 通讯员 范珈毓/摄
当青年与土地相亲,与往昔照面,那古堡沉默的轮廓便仿佛刻进了行走的足音中。文明有根才能参天繁盛,乡村振兴自有历史深处蓄势待发之力。于东板村,实践队的队员们窥见的是文化血脉奔流不息的生命力,更是吾辈青年当永续守护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璀璨星光——这条纽带不独连接此村此寨,更编织着所有乡土中国生生不息的未来图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珈毓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